返回第六百八十九章 各有心思(2 / 4)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你为主将,率七万军北上,把练兵之事就交给老三吧!”

    这里的老三便是安禄山的三儿子安庆和,安庆绪不敢和父亲再争,便点点头,“那孩儿去收拾兵马!”

    “去吧!这次你为主将,安太清为副将,三天后你们出发。”

    安庆绪退下去了,潜伏在一旁的张通儒立刻上前道:“王爷,刚才少帅离开房间时,我见他面带严重不满,我很担心少帅。。。。。”

    “嗯!到了今天我也没办法了,我只能信任儿子,他们总比外人要好一点吧!”

    安禄山叹了口气,“其实我也是担心契丹人会吞并我的军队,所以我才让老二出征,他至少不会被李怀节收买,他领七万军,再让老三领新兵,这样,我也稍微放心了,你下去吧!我有点困了。”

    张通儒还想再劝,可安禄山却已经鼾声大作,睡着了,张通儒无奈,只得暗骂一声死猪,退了下去。

    。。。。。。。。。

    安庆绪忧心忡忡地回到位于城外的营房,这里是新兵营,新募的三万大军便在这里训练,安庆绪刚进了自己的大帐,高尚就从营外走了进来。

    “少帅,情况如何?”

    安庆绪叹了口气,“被先生说中了,契丹果然是要我们率兵北上汇合,契丹狼子野心,想吞掉我们啊!”

    自从潞州战役后,高尚深得安庆绪的信任,再加上安禄山已经不再信任他,他索姓便离开了安禄山,全心辅佐安庆绪,和安禄山相比,安庆绪要单纯厚道,也没有安禄山那种心狠手辣,更重要是安庆绪对他言听计从,这让高尚很有成就感。

    让安庆绪主动申请去练新兵就是高尚的主意,高尚已经看出了契丹对安禄山的控制,不仅契丹人担任主要将领,连粮草物资都重要环节,都被契丹人控制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才是生存之道。

    高尚沉吟一下,又问道:“那王爷是什么态度?”

    “父王说我们得罪不起契丹人,既然对方要求去汇兵,那我们也只能去,父王要我带兵前往,先生,你说我该怎么办?”

    “少帅,我还是那句话,要捏紧自己的兵权,虽然王爷把七万大军交给你,但你想过没有,这支军队你根本控制不住,七个带兵将军,五个契丹人,两个奚人,连王爷本人都无法控制住军队,少帅去又有什么用,不如听我一言,咱们把新兵带到平州去,平州库房颇有钱粮,正好给咱们用作军需。”

    安庆绪点了点头,他正要答应,却有人禀报,安太清来了。

    安太清也是潞州败将之一,他兵败后藏于山中,最后在局势平稳后,才带领最后几个亲兵逃出河东,回到了幽州,而这时,幽州已经史思明占领,他年轻美貌的妻子听说也被史思明霸占。

    安太清心中悲愤不已,天天恳求安禄山杀回幽州,夺回他的妻子,但安禄山只是安慰他,却没有了杀回幽州的念头,命他和安庆绪去训练新兵,这让安太清万分失望,今天他听说安禄山要任命他为副将,跟随安庆绪北征,他顿时觉得不妙,连忙来找安庆绪。

    安太清快步走进大帐,躬身施礼道:“少帅,情况不妙!”

    安庆绪看了他一眼,“情况怎么不妙了?”

    “卑职刚刚听说,大帅已经下令三少帅来接管新兵营,张忠志为新兵营副将,这明显是要夺少帅的军权,卑职恳请少帅立刻下令,让新兵营军队离开营州,前往平州去训练。”

    安庆绪回头目视高尚,高尚点点头,意思是说安太清可以信任,安庆绪呵呵笑道:“安将军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正要撤军南下,既然安将军也没有意见,那我们事不宜迟,立刻撤军南下。”

    安太清大喜,躬身道:“遵令!”

    半个时辰后,安庆绪率领三万新兵营士兵不辞而别,离开了营州,前往平州,临行前他给安禄山留了一封,表示他想继续练新兵,不愿北上。

    安禄山气得暴跳如雷,但他也无可奈何,只得改令安庆和和张忠志率七万大军北上。

    。。。。。。。。。

    唐朝的契丹在大唐叫做松漠都督府,面积包括今天赤峰以东到科尔沁一带,占据着最肥美的草原,契丹大酋长同时也是松漠都督,有人口数十万,全民皆兵,带甲士十余万,从武则天时代起便屡屡和大唐交战,时好时和,开元末年,唐军大败契丹,俘获无数契丹子女,将他们迁到范阳幽州一带,和汉人混居,现在安禄山军中的很多契丹人,就是这些东迁者及他们的后人。

    契丹在开元后期遭遇惨败后便投降了大唐,首领李怀节被封为崇顺王,并以独孤氏之女充作公主嫁与其为妻,但不久契丹和奚人再反,杀大唐公主祭旗,和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进行了旷曰持久的拉锯战。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契丹已经元气尽复,李怀节见唐室羸弱,内部分裂,便起了征服大唐江山的念头,他不断通过增兵支援和粮食援助的方式,渐渐控制住了安禄山。

    此时燕军内汉兵几近消亡,基本上是一支以契丹、奚、突厥人为主的胡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