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3 / 9)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响,也没有什么贪财的劣迹。这一次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内阁议事的时候,严世蕃和他的那些同党把这个人都捧上了天。”

    裕王又怔住了:“郑泌昌的巡抚,这个人的杭州知府,浙江这一回不乱也得乱了……”

    “淳安和建德知县呢?”李妃抱着孩子又插言了。

    张居正:“这两个缺倒是没议。他们的意思还不是让郑泌昌和高翰文去挑人就是。”

    李妃:“这两个县可不可以派两个好官去?”

    裕王:“巡抚和管淳安建德的知府都是他们的人,争两个知县有用吗?”

    “有用。”谭纶接道,“王爷,王妃的话有道理。怎么说,直接管百姓的还是知县。关口是这两个人,只是好官恐怕还不够。淳安全县被淹,建德半县被淹,从上到下,那么多双眼睛全盯着贱买这些被淹的田。要救百姓,就要抗上!尤其是淳安这个知县,这个时候去,就得有一条准备,把命舍在那里!”

    张居正:“当今之世,这样的人难找啊……”

    大家又都沉默了。

    “人选我这里倒有一个……”谭纶过了好久才又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在哪里?现在把他叫来。”裕王急问。

    谭纶:“哪儿有这么现成的人就能叫来。”

    裕王:“那你又说?”

    谭纶:“人虽见不着,我这里倒有他的一篇论抑制豪强反对兼并的文章。王爷,王妃,还有张大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怎么说?”

    张居正:“在哪里?”

    “谁带着文章到处走?因为写得好,我通篇都记下了。想听,我现在就背给你们听。”谭纶见裕王点了头,略略想了一下,背诵起来,“……‘夫母诞一子,必哺育使之活;天生一人,必给食使之活。此天道之存焉,亦人道之存焉。岂有以一二人夺百人千人万人之田地使之饥寒而天道不沦人道不丧者!天道沦,人道丧,则大乱之源起。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者!’”

    “慢!”张居正止住了谭纶,“这几句话的意思好像在哪儿见过?”

    谭纶:“正是。胡宗宪在上一道奏疏里就引用过,只改了一个字。最后两句就是。”说着,他又接着大声背诵起来:“‘是以失田则无民,无民则亡国’!”

    “好!”张居正在腿上猛拍了一掌,站了起来,紧望着谭纶,“写这篇文章的人叫什么,现在哪里?!”

    裕王和李妃也定定地望着谭纶。

    谭纶:“此人姓海名瑞,字汝贤,号刚峰,在福建南平县任教谕。”

    “这就好办!”张居正抑制不住兴奋,“教谕转调知县是顺理成章的事。王爷,此人是把宝剑,有他去淳安,不说救斯民于水火,至少可以和严党那些人拼杀一阵!王爷,跟吏部说一声,立刻调这个海瑞去淳安。”

    裕王也重重地点着头:“此人是难得的人选,我可以跟吏部去说。”

    “事情恐怕没有这么容易。”谭纶却轻轻地泼来一瓢冷水。

    裕王和张居正都是一怔,连此时还静静地坐在那里的李妃都望向了谭纶。

    张居正:“有什么难处?教谕转知县是升职,莫非他还不愿来。”

    谭纶:“张大人这话在官场说得通,可在海瑞那里未必说得通。这个人我知道,自己愿做的事谁也挡不住。自己不愿做的事升官可引诱不了他。现在这个情形,以他的志向,叫他去淳安他应该会慷慨赴之。但有一个字,他越不过去。”

    张居正:“哪个字?”

    谭纶:“孝!”

    这个字确实有分量。裕王、张居正和李妃都又怔在那里。

    李妃望着谭纶:“可不可以说仔细些。”

    谭纶:“这个海瑞是海南琼州人,四岁便没了父亲,家贫,全靠母亲纺织佣工把他带大。中秀才、中举人,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就是科场不顺,中不了进士,那份志气也便慢慢淡了。现在把那颗心都用在孝养母亲上。说来你们不信,都四十好几的人了,他一个月倒有二十几个夜间是伺候着老母睡在一室。”

    “他没有娶妻吗?”李妃有些好奇,问道。

    谭纶:“王妃问的正是要紧的地方了。他海门三代单传,怎么能不娶妻?可到现在还只生了一个女儿。因此,要是叫他此时任淳安知县,很有可能便是壮士一去,风萧水寒!无论是奉养老母,还是为海门添嗣续后,‘孝’之一道,他便都尽不了了。”

    李妃、裕王和张居正都沉默了。

    “写封信,连同吏部的调令一起送去,叫他移孝作忠!”张居正铿锵地说道。

    裕王和李妃又都深深地望着谭纶。

    谭纶出神地想了少顷:“信可以写,能不能说动他,我可没底……”

    “一起写,我来给你磨墨!”张居正边说着,边开始走到书案旁磨起墨来。

    一时间大家都静了。谭纶开始在构思这封信的语句。张居正磨着墨显然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