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7 / 11)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般半睁半闭,目光炯炯,笼罩着整个大堂,向坐在两侧案前的官员一一扫视过去。

    何茂才也一改前日那副拧着劲的神态,身子十分放松地斜靠在左排案首的椅子上,一只手搁在案上,几根手指还在轮番轻轻叩着案面。

    什么叫官场?一旦为官,出则排场,入则“气场”,此谓之官场。浙江那些与会官员虽不知道隔的这一天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一个个都已经感受到大堂上的气场变了!今天的议案能通过?

    一双双目光都不禁望向仍坐在右排案首的高翰文。

    高翰文还是那个高翰文,身子直直地坐在那里。但稍一细看便能看出,也就一天,他的面容在前日是风尘,在今日却是憔悴。两眼虚望着前上方,也没有了上任时的神采,淡淡的显出茫然。

    海瑞和王用汲也还是分别坐在案末的板凳上。

    王用汲目光沉重地望着对面的海瑞。

    海瑞的目光却沉沉地望着斜对面案首的高翰文。

    “议事吧。”郑泌昌开口了,目光却不再看众人,望向前方的堂外。

    那些官员也都坐正了身子,眼观鼻,鼻观心,耳朵却都竖了起来。

    郑泌昌:“事非经历不知难。高府台昨天去了织造局,两个知县昨天去了粮市,应该都知道‘以改兼赈’该怎么改怎么赈了。”说到这里,他对身边的书吏说道:“把议案发下去吧。”

    “是。”那个书吏立刻从案上拿起了那一叠议案,先是何茂才,再是高翰文,呈“之”字型,两边走着,将议案每人一份,放在案上。

    到了海瑞面前,由于没有案桌,那书吏便将议案递了过去。

    那书吏又走到王用汲面前将议案递了过去。

    大堂上一片寂静,只有次第翻页的声音。

    都看完了,依然是两页六条二百余字,一字未改!

    大堂上更寂静了,一双双会意的目光互相望着,又都望向大堂正中的郑泌昌。

    郑泌昌的目光依然望着堂外。

    王用汲手里拿着那份议案,望向了海瑞。

    海瑞却不知何时已将那份议案放在了身旁的凳子上,闭上了眼睛。

    何茂才的目光一直盯着对面的高翰文,他发现高翰文案前那份议案还是那样摆着,他并没有揭开首页去看二页。

    何茂才:“高府台,你好像还没有看完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这句问话望向了高翰文。

    只有海瑞仍然闭着眼睛坐在那里。

    “一字未改,还要看吗?”高翰文倏地抬起了头,目光里终于又闪出了那种不堪屈服的神色,望向了何茂才。

    “是,一字未改。”何茂才见他依然倔抗,立刻摆出一副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气势,身子又往后一靠,“高大人是翰林出身,应该知道,做文章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到这里他有意将“尽得风流”四字加重了语气。

    高翰文胸口立刻像被撞了一下,两眼却仍然不屈地望着他。

    何茂才:“我现在把这八个字改一下,叫做‘不改一字,两难自解’。”

    高翰文一震,两手扶着案沿想站起来,脑子一阵晕眩,终于没有能站起。

    郑泌昌却站了起来,目光徐徐扫向底下的官员:“昨天,本院和高府台就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还有如何在淳安建德以改兼赈的事宜作了深谈。官仓里赈灾的粮也就够发放三天了,灾情如火,桑苗也必须在六月赶种下去。我们倘若再议而不决,便上负朝廷,下误百姓!高府台明白了实情,同意了我们这个议案。现在没有了异议,大家都在议案上签字吧。”

    笔墨是早就准备在各人的案上,浙江的官员们纷纷拿起笔,在面前的议案上签字。

    高翰文却依然坐在那里,并没有去拿案上的笔。

    “高府台。”郑泌昌沉沉地望着高翰文。

    高翰文似是鼓起了最后一点勇气:“一字未改,我不能签字。”

    何茂才又准备站起了,郑泌昌的目光立刻向他扫去,接着依然平静地对着高翰文:“那你就再想想。”说完这句,向堂下喊了一声:“上茶!”

    也像是早就准备好了,还是前天上茶那个书办,托着一个装了八个茶碗的茶盘,一溜风走了进来,但走进大堂门便停下了。竟倒着顺序,先在海瑞和王用汲的板凳上放下两碗茶,然后也呈着“之”字型,从下到上在每个官员案桌上放下茶碗。

    托盘上只剩下一个茶碗了,那书办走到了高翰文案前,还是带着笑,将茶盘往他面前一举。

    高翰文没有去拿那碗茶,郁郁地说道:“放下吧。”

    那书办还是举着茶盘,往他面前一送。

    高翰文心情灰恶地望向了他。

    那书办眼中却满是真切,眼珠动了一下,示意高翰文看那茶碗。

    高翰文的目光不禁向那茶碗望去。

    ——茶碗下摆着一张写了字的八行纸!

    高翰文的脸刷地白了,人却怔怔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