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2 / 15)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只挥了挥手,那四个亲兵又从跳板上退了回去。

    沈一石这一下收敛了笑容,带着几分敬重:“果然闻名不如见面,刚峰先生不愧是刚峰先生。”

    海瑞:“我再说一遍,明白回话。”

    沈一石却并不回话,扬起双手拍了一掌。

    大船舱雕花门扇里出现了那个管事,接着出现了那四个艺妓,每人手中都捧着一个托盘:第一个托盘托着一顶六品纱帽,第二个托盘托着一件六品中宫官服,第三个托盘托着束系官服的那条玉带,第四个托盘里托着一双黑色缎面的官靴。由那个管事领着,四艺妓四托盘都捧到了沈一石的身前。

    沈一石:“大明律法,商人不许穿着纻罗绸缎,我却穿了。为什么,你给海老爷说说。”

    “是。”那管事轻接一句转而大声说道,“嘉靖三十七年江南织造局报司礼监,织商沈一石当差勤勉,卓有劳绩,司礼监呈奏皇上特赏沈一石六品功名顶戴。”

    海瑞微微一怔,接着望向那四个难掩风尘的女子,望向她们托盘中的纱帽袍服玉带和官靴,眼中闪过一道愤怒的光,很快又收敛了,转望向沈一石:“原来朝廷还有赏商人功名顶戴的特例,难怪这套官服要托于妇人之手。”

    沈一石:“海老爷说得极是。虽说这个功名是皇上天恩特赐,沈某平时也是从来不敢穿戴,毕竟不合大明朝的祖制。”说到这里他的声调清朗了:“可既然皇上赏了我功名,我就不只是一个商人了。这也就是沈某敢穿纻罗绸缎的缘由。这样回话,不知海老爷认不认可?”

    祖宗成法,国家名器,竟能通过太监直达皇上擅自改了,滥赐商人,还逼着自己认可,可见大明朝太监官员商人勾结营私已到何种地步!面前这个人打着织造局的牌子,也就是打着宫里的牌子来贱买灾民田地,还敢如此招摇轻狂,海瑞胸中那把怒火熊熊燃起,可外表上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冷静,直望着沈一石的两眼:“你刚才自己说了,皇上这样赏你功名顶戴并不合大明朝的祖制。现在是不是要我认可你这句话?”

    大明朝多少厉害的官员都打过交道,如此机锋逼人的官员沈一石也还真是第一次遇到,遇强愈强,一直是沈一石的过人处,何况这回来本就是背水一战,遇到这般高人,一路上的惆怅失落立刻被对方无形的机锋激化成一决高下的斗志。他又笑了,答道:“三年了,每次见到这套官服沈某都忐忑不安,终于遇到了一个能够替我将官服品级还给朝廷的人了。海老爷,饥民待哺,粮米在船,这才是大事。沈某是不是该穿官服还是该穿纻罗绸缎可否过后再说?”

    “不可。”海瑞断然答道,“你要是正经的官员就立刻换上官服,你要只是个商人就立刻换上布衣。”

    沈一石:“穿官服换布衣与今天灾民粮米的事有关吗?”

    “当然有关!”海瑞的声调又严厉起来,“你打着织造局的牌子,打着宫里的牌子来贱买灾民的田地。你要穿上官服,我便上疏参织造局。你要换上布衣,我便立刻将你拿下!我再问你一句,你是立刻穿上官服,还是换上布衣?”

    沈一石轻摇了摇头:“我已经说了穿官服还是换布衣与灾民和粮米并无干系。”

    海瑞:“那就是说贱买灾民田地的事并非织造局所为,也不是宫里的本意了。来人!”

    他身后几个亲兵同声吼应。

    海瑞:“先将每条船上织造局的灯笼都取下来,再把这个人拿了!”

    “慢着。”沈一石也立刻大声说道,“但不知海大人为什么要取船上的灯笼?”

    海瑞的眼光刀子般射向沈一石:“打着宫里的牌子来贱买灾民的田地,诽谤朝廷,以图激起民变,你还敢问我?”

    沈一石又轻轻摇了摇头:“原来为了这个。”说到这里他大声向那些船嚷道:“把灯笼下的帖子放下来!”

    立刻,每条船的灯笼下原来还卷吊在那里的丝绸帖子同时放了下来。

    无数双目光都望向了那些帖子——每张帖子上都写着大大的四个字:“奉旨赈灾”!

    海瑞的目光也慢慢望向了大船的桅杆,立刻他的眼中也泛出了疑惑。

    ——桅杆上,上面灯笼“织造局”三个红字和下面帖子“奉旨赈灾”四个大字醒目地连成了“织造局奉旨赈灾”七个大字!

    紧接着,岸上发出了喧闹声,灾民们都欢腾了!

    海瑞的两眼却一下子茫然了!

    “请吧,海知县。”沈一石做了个手势。

    这条船确实很大,船舱正中摆着两张好大的书案,书案上堆着一摞账册。海瑞看了沈一石一眼。

    “账册都在这儿,请海知县过目。”沈一石不咸不淡地说。自顾在案边坐下。

    海瑞也不说什么,坐在书案边翻起账册来。一个时辰中,两人也没再说一句话。最后一卷账册看完了,海瑞把目光转望向一直陪坐在大案对面的沈一石。

    沈一石这时却闭上了眼睛,在那里养神。

    海瑞也不叫他,心绪纷纭,船舱里却一片沉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