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3 / 11)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光:“他们答应留下了吗?”

    戚继光:“回部堂,他答应了,有些人愿意跟他留下,有些人要回去。”

    胡宗宪慢慢站起了:“把军报写好了,给他们记头功,其他的按功保举,我今晚就向兵部呈报。”

    戚继光:“是。”

    “起来吧。”胡宗宪又望向了齐大柱。

    齐大柱这才站了起来。

    胡宗宪:“你现在虽然是官军了,打这一仗还是义民所为。我没有别的赏你,送你这把剑吧。”说着解下了腰间的那把剑递了过去。

    齐大柱呆呆地站着,没敢伸手去接宝剑。

    戚继光也有些意外:“部堂,这可是你在兵部时就用过的剑,怎么能送人?”

    胡宗宪:“我带着它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不如送给他多杀几个倭寇吧。”

    什么叫“没有多大的用处”?为官无非进退二字,戚继光立刻感到了他内心深处的退志,而且是那种无奈的退志,心里便觉一酸,看见胡宗宪双手把剑还递在那里,连忙低声对齐大柱:“快接过来!”

    齐大柱又跪下了,双手举起接过了那把宝剑。

    胡宗宪开始向山岭那边走去,亲兵队长和亲兵们牵着马立刻跟去。

    戚继光深揖下去:“送部堂!”

    胡宗宪又站住了,回过头来,齐大柱这时捧着宝剑还跪在那里正望着他。

    胡宗宪:“托你们那些回去的弟兄带句话,感谢海知县。”

    齐大柱大声应道:“是!”

    天色渐渐暗了,胡宗宪和他的亲兵们消失在黑黑的树林深处。

    海瑞赶到杭州馆驿已是亥时。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相隔数月,这次进来驿丞驿卒的态度却大不相同。驿丞亲自举着灯,驿卒在后面替他牵着马走进了院门。

    “王知县到了吗?”海瑞一进门便大声问道。

    “敢不先到?”王用汲手里也提着一盏灯笼,站在院里,还是那副笑容,望着海瑞。

    一个在淳安,一个在建德,比邻之县,可几个月就是没能见面。海瑞见到他顿感春风习习扑面而来,立刻走了过去:“你总是比我腿快。”

    王用汲:“我比你近,地利而已,地利而已。”

    “住哪里?”海瑞问王用汲。

    驿丞立刻接言:“给二位老爷安排了东院大房。王老爷说一定要住你们原来住过的那两间,小的只好从命。若是嫌办公事不便,还可以调。”

    “原来的好!就住我们上回那两间。”海瑞大声赞同说。

    可一进门,海瑞就感觉不对,这是原来那间房吗?

    ——房梁上吊着灯,房角上坐着灯,书案上摆着灯,大放光明!房间确还是那个房间,摆设却全换了,一色的黄花梨家具,书案也大了许多,上面的纸笔墨砚显见都是上品,摆得整整齐齐。桌子上,茶几上的茶具也都换成了上等的细瓷,而且还摆有花瓶、古玩。

    海瑞站在房子中间,上下左右扫了一眼。

    驿丞站在他身边,指着房门边那架黄花梨洗脸架:“海老爷先洗把脸,待后让他们伺候你老沐个浴。看还缺什么,我再派人给你老送来。”

    海瑞这才看到,房门边的洗脸架上还摆着一只白云铜面盆,已装好清水,一块雪白的淞江棉布脸帕一半搭在水里,一半搭在盆边。他的脸色更难看了,慢慢望向那驿丞。

    王用汲站在另一边鬼笑,他知道,驿丞立刻要碰一鼻子灰了。

    “点这么多灯干什么!”海瑞果然一开口便给他一钉子,“还有这些花瓶之类!我们是来办公事的。桌上留一盏灯,其他没用的东西都拿走。”

    那驿丞立刻窘在那里:“海老爷,你老和王老爷虽还在知县任上,这回可是奉旨办差。我们是按规制接待。”

    海瑞:“什么规制?《大明会典》上有这个规制吗?”

    那驿丞只好望向了王用汲。

    王用汲:“恭敬不如从命。你们就按海老爷自己的意思办吧。”

    驿丞只好对外面的驿卒喊道:“取叉子来,把房梁上的灯还有座灯都熄了。把花瓶古玩都搬出去。”

    立刻进来两个驿卒,一个拿着一根好长的竿叉便去叉吊在房梁上的灯,另一个便去取摆在各处的花瓶古玩。

    王用汲对海瑞说道:“先擦把脸吧。让他们干,去我房间坐坐。”

    “不擦了。”海瑞说着便招王用汲向门外走去,走到门边又对那驿丞说道,“一百两一匹的淞江棉布用来做脸帕,你们也太阔气了。换了,我只用麻的。”

    边说着,就到了王用汲的客房门口,一推开门,海瑞便又是那副不想进去的样子。

    ——王用汲的房间和海瑞刚才的房间是完全一样的规格和摆设。

    “算了。我还是到院子外边站站吧。”海瑞说着便走。

    王用汲一把拉住了他,仍然笑着:“你不愿意过好日子,还不许人家舒服点?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海瑞:“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