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2 / 11)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毕竟是抗倭有军功的人,上次给兵部报军功,他的名字就在第一张名单上,兵部有存案。从这个口子把事情捅开了,便能揭了严嵩那张老脸!他们要还是想杀齐大柱,追究海刚峰,这一刀下去,伤不着严嵩也得捎带上严世蕃的血。郑泌昌何茂才通倭,他脱不了干系!”

    王用汲的眼中又出现了原来的谭纶,欣慰杂着歉疚,径直到书案边先把那顶官帽拿起戴了,没有看他:“到浙江来我不悔,海刚峰也总有一天会明白你们的苦心。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下面的事我去办。”说完这番话转身向谭纶深深一揖,便欲离去。

    谭纶一把拽住了他:“要密!你怎么把这个女人平安送去京师?”

    王用汲:“跟另外一个女人一起去。”

    谭纶询望着他。

    王用汲:“这一向心里有气,这件事也就没跟你说。原来送高翰文去京师的那个芸娘前几天回杭州了,给我带来了高翰文的信。高墨卿在信中托我给他说媒,愿意娶芸娘为妻。明天芸娘就会进京,让齐大柱的老婆搭她的船走。”

    谭纶:“不妥。那个女人身上有太多的事,跟她一起走,只怕到不了京师,就会让宫里的人抓了。”

    王用汲:“没人敢抓。那个芸娘身上有司礼监的牒文!”

    谭纶惊愕了:“她身上有司礼监的牒文?”

    王用汲:“还是吕公公亲笔签署的。”

    谭纶一时竟不敢相信:“吕公公亲笔给她签署牒文……难道是皇上的意思……”

    王用汲:“我亲眼见过。”

    “想不明白,那就不要再想了。”谭纶一挥手,“既然这样,就让她们一起走,明天就走!”

    嘉靖三十九年的北京一个冬季只是稀稀拉拉间或下了一些小雪,农历十二月一个月竟一片雪花也没有下过,当时打死了钦天监的监正周云逸,第二年夏秋北边好些省份果然都出现了灾情。

    嘉靖四十年恰恰相反,冬至前五天,北京城里城外一早就突然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这于年成自然是天大的祥瑞,可让各漕运衙门慌了神,京杭大运河只有一条,当年运往北京的最后一批漕粮漕银尤其是供应宫里的贡物都得抓紧在这几天抢运完毕,否则河道结冰,便是误了天大的差使。因此这一天运河通州一段满河是船,竟造成了蔽河拥塞的现象。

    大雪漫天弥江,这条船到那条船一丈远便瞧不清对方的情形,又都抢着水深的河道急着往前走,于是到处都起了喝骂声,叫对方避开,有两条船上都是官差,甚至互相抄起了船篙打了起来。

    “你狗日的瞎了眼,户部南直隶司押漕银的船也敢不让!”一条船上几根篙子向对方乱戳乱扑,大声喝骂。

    “你狗日的才瞎了眼!老子是工部的船,装的都是为宫里修殿的料,你也敢争!”这条船上的人气焰更张,几根篙子也向对方反戳反扑过去。

    这一处起了争斗,影影绰绰还有远处近处都起了各船的争斗声。

    突然河面上响起了巨响的铳炮声,雪雾虽浓还是能看见好大一团的火光在河面上方闪亮。紧接着放铳炮的那个船队上又响起了大锣声!

    好些争斗的官船都停止了争斗,白茫茫地向放炮响锣处望去。

    那个船队好大,旗子上的字这时是看不见,可高高的桅杆上的灯笼还是隐约可见“都察院”、“总盐运使司”、“鄢”的名号!

    这是奉旨南巡钦差大人鄢老爷的船队来了,争吵的官船自觉不自觉都开始往河道两边避让。

    在河上行驶的那些民船商船上的老板更是都慌了,各自吆喝着自己的船工:

    “靠岸!靠岸!让官府的船先走!”

    鄢懋卿的船队在大雪中占了运河正中的河道浩浩荡荡驶来了!

    独有一条客船仍然不管不顾调整了风帆,辅之以桨继续行驶,可还是在大雪的河中被周遭的船逼住了,欲行难行,眼看着要跟两边的船碰上了,争斗在所难免。

    船舱内一个高大的身影钻出来了,站到船板上,伸出那只蒲扇大的手掌去接天上飘下的雪——这人竟是押解齐大柱进京的锦衣卫那头。

    船工其实都是浙江臬司衙门换了便服的官兵,一个队官见他出来立刻趋了过去:“大人,跟不上了,我们是否要亮出名号?”

    一片好大的雪飘然落在锦衣卫那头的掌心中,锦衣卫那头望着那片雪:“‘燕山雪花大如席’呀!”

    那个队官睁大了眼,诧异地望着锦衣卫那头,有点不相信这句文绉绉的话是从这个大内高手嘴里说出的,伺候了一路,此人居然还会念诗?

    “不要亮名号,往前走就是。”锦衣卫那头依然捧着那片雪花这才答道。

    那队官:“大人,这样走难免有碰撞,都是官船,争吵起来我们怎样说?”

    “不要争吵嘛。”锦衣卫那头十分悠闲,“跟着前面鄢大人的船队,不要落了。”

    那队官只好传令:“挤出去!跟着前面的船队!”

    毕竟都是官兵,背后又有锦衣卫的靠山,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