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2 / 7)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陈洪的眼睛一亮。

    反而只有黄锦这时依然是那副毫无表情的神态,接过了嘉靖手里的朱笔,又捧起了托盘。

    陈洪便去接那托盘。

    “这个差使交黄锦去办。”嘉靖喝住了陈洪,“黄锦,还有三刻时辰,你走着去能不能赶到诏狱?”

    黄锦:“主子刚才说了,赶得到赶不到一切都是天命。”

    “主子……”陈洪接言了。

    “闭上你的嘴!”嘉靖又喝住了他,“黄锦,你这就去。不要用轿马,平时怎么走这次就怎么走。”

    黄锦:“奴才遵旨。”答着他捧着托盘拿着朱笔先走到御案前,搁好了笔,放下了托盘,才拿起了托盘里那张勾决海瑞的名单,吹了吹,吹干上面的朱迹,又慢慢卷成一筒,捧在手里,跛着脚一颠一颠地向精舍门口走去。

    ——徐阶终于明白了嘉靖接受了自己一干人的深意。这个境界已经修炼到“浪打空城寂寞回”的人此时眼眶也立时湿了,低下了头。

    嘉靖这时目光望向了精舍门外,望向了门外开着的南窗。深深的是那双眼,更深的是那一片望不到底的天空。是帝心难测,还是天心难测?

    帝心天心,这时都在黄锦那条被打瘸了的腿上。当值的,不当值的,远远近近不知有多少双眼睛这时都在望着手捧勾朱跛着腿走向禁门的黄锦。

    到西苑禁门了。尽管黄锦这时已不在司礼监,宫内二十四衙门也没有当着任何职位,把门的禁军和当值的太监看见他一跛一跛地走来,还是一齐向他行礼。

    照例应有四个太监护旨,早已在禁门口候着,见黄锦踏上出禁门的石阶,便有两个趋了过来搀他。

    “有旨意。”黄锦停住了步,“我一个人去。”说完也不要他们搀扶,自己一步一瘸登上那石阶。到门槛了,黄锦又用一只手搬起自己那条瘸腿跨了过去,走出了禁门。

    四个太监还是跟着他走出了禁门,立刻便有一顶轿子抬了过来。黄锦又停住了:“有旨意,不用轿马,我一个人走着去。你们去一个人乘马先告诉镇抚司,等我的朱批到了再行刑。”

    一个太监立刻奔向一匹马翻身骑了上去,先行驰去。

    黄锦捧着朱批,一个人跛着脚不紧不慢地走去。

    站在禁门的禁军和太监们望着黄锦的背影,一个个都露出了肃穆之色。

    处决人犯选在立秋,定在午时三刻,皆与天象有关:秋风已起肃杀,日光依然蒸烁,极阳转阴之际,人命归于天谴,合于当死之义。因此日期时辰分毫都不能差错。当时海瑞在淳安就是利用了错过午时三刻时辰的手段救了齐大柱,平反了他们的冤案。至于京师的刑场,一是刑部公开处决人犯的西市牌楼,一是诏狱秘密处决人犯的大院,更是严格按照这个规制,在行刑的地方都摆着日晷,按钦天监算准的方位,将日晷照秋日太阳升起降落的轨道摆准了位置,等到日光将刻着时辰的石盘正中那根指针的阴影遮住了午时三刻的刻纹上,便即行刑。

    诏狱大院的日晷就摆在远离那棵梧桐树的砖地上,从日起到日落,日光都能照着日晷上的指针。这时指针已经遮住了午时一刻的刻纹。

    齐大柱还是跪在梧桐树下的香案前,朱七和其他行刑的锦衣卫则都远远地站在不挡太阳的日晷一边,所有的目光都望着日晷,焦急,紧张,又都透着侥幸和希望。

    “过了午时一刻了!”一个行刑的锦衣卫站在朱七身后轻声呼道。

    朱七的眼依然紧紧地盯着日晷,没有接言。

    “是不是皇上赦了海瑞?”另一个行刑的锦衣卫紧接着低声说道。

    朱七举了一下那只蒲扇大的手掌,示意他们闭嘴。

    一直跪着的齐大柱也慢慢抬起了头,回头望向日晷这边,眼中也闪出了希望。

    都静默着,这时梧桐树上部的密叶中秋蝉偏突然鸣了起来,特别响亮,特别刺耳。

    朱七的耳朵动了一下,脸色微微一变,目光望向了大门。

    其他人跟着也听到了,是从院墙外急速驰来的马蹄声,所有的目光又都紧张地望向了大门。

    马蹄声在大门外停住了,紧接着那个奉命提前来传旨的太监满头大汗高昂着头大步走了进来。

    朱七、齐大柱和所有行刑锦衣卫的目光都开始露出了绝望,望向那个大步走来的太监。

    “有旨意。”那太监走到朱七等人面前,这一声拉得好长。

    朱七带头跪了下去。

    那太监偏不立刻传旨,过了好一阵子才拿捏着声调:“海瑞已经勾决,午时三刻行刑。”

    朱七跪在那里不动了,其他的人都跪在那里愣住了。

    仍然跪在香案前的齐大柱将一只手慢慢伸进了衣襟里,他的手握住了一把短剑的剑柄。

    “领旨。”朱七跪在那里沉重地吐出了这两个字,两只手掌并着向那太监伸了上去。

    那太监:“有旨意,我这里没有旨意。”

    这是什么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