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八章演变萌动(3 / 5)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贺录拔延,阿史那承庆大将军的心腹爱将,却却早死在长安附近的一场遭遇战中的消息,

    然后等到了长安才发现,为了争夺大燕新朝的功臣序列,三十六路藩将,家生亲族诸将,安王各子,结成一个个团体斗得你死我活。他这种缺少背景和援力小部将,自然被踢回范阳老家去守边,连攻城略地拿命搏的油水都没有。

    然后屡战屡败的史大将军最终上位,成为范阳镇内主事人,很是提拔了一批胡姓出身的将士,他靠这个胡人的外貌,也抬了两级,当任上一个小军城的守捉大人。但是他的霉运并没有就此终结,很快史大帅向朝廷输诚,做出一些遣散部将的姿态,他这些根底不足的偏裨之将,再次失去实缺。

    然后史大帅为朝廷所凌逼,无奈再举事,变成新一任大燕天子,他们这些胡将再次被启用领兵,这也是他最得意的时候,手下四千多号人,虽然其中很多是抓丁来的,仅有少量的老边军。

    然后他再次遭受人生的一大挫折,当他拿着收罗来的物产和积蓄去范阳某位重臣们下谋取更进一步的门路时,却没想安东都护府,官军再起出兵杀入范阳境内,由他镇守的军城首当其冲,等他带着亲兵急冲冲的赶回来,只有满地残垣,自己的部曲和驻地已经不复存在了。

    然后这位新任大燕天子也不怎么靠谱,很快折戟在汴州城下,偌大的霸业和军势,也随着两个儿子的争斗,而烟消云散。而他这种小头领,就成为双方攻伐消耗的炮灰,等到手下和族人死的七七八八后,他干脆乘着前方纠缠混乱逃进山中。

    跑进深山中躲避,依靠打劫那些小部维持着,结果错过了史大王复出,席卷范阳出境的大事件,也错过了朝廷条件最好的初次招降,然后是历次的招降

    随着同伴伤重不治,病死的,饥寒中毙命的,最后实在熬不住了,才和剩下的人跑出来聚集在道路上,相遇到的第一只官军投降,这也是他唯一一次人品爆发,那只队伍是乃是河北见习士官团的一只轮休小队,属于朝廷中军北军系统第一大势力龙武军的序列。

    毕竟落入安东军和落入河东军的下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那些苦大仇深的河北军,自求多福把。

    作为留在范阳本地,最晚放下武器的一批军士,待遇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作为败军之将,胡将的又远要比汉将更糟糕,所以有人去了水土物候相近的虾夷大岛,也有人去了更寒冷的窟说部,而象他这么外貌显著的胡人头目,一下子就被流放了九千里外,暑热瘴湿的婆罗洲。

    在这里不用担心他们逃跑的问题,因为据点外莽莽山林无数毒蛇猛兽瘴气林泽,就是最好的屏障,好些北方来的人因为水土不服死掉了,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并熬到了南海府发出征召令的那一天。

    因为开海外的人手不足,才把这些散与各地监管劳役的流徒中,有军伍经历的人从新召集起来,发往更遥远的海外。

    当然,就算是监管劳役的对象,在海外据点的阶级序列中,唐人还是头等的,因此他靠一双拳头,很快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敬和服从

    这些新罗人,也被称为棒子队,因为他们在那些海外垦殖之地,扮演的就是拿着棒子,巡视田庄的打手管头的角色,监督那些身份更卑下的土人奴劳作。

    无论是倭人,还是新罗子,虽然相互之间都不对付,这些外藩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主,被拳头大的道理教训之后,马上改弦更张,礼敬侍奉,

    这次除了新罗、倭国之类的蕃民外,此外还多了一些安东人,也是他主要的手下。

    当然了,虽然这些人自称安东人,但其实是渤海流民和兵卒,渤海国自从新王继立后,就一直国势大衰,无力维持那些备战的军民,有恐流地方为患,干脆一一定的代价差遣到海外去,生死听由天命,为国换来继续的钱粮,这也成了一大国史奇观。

    现在的安东都护府名下九大都督府,有三个都督府已经消亡,变成新设安东道的一部分,另外一个都督府内还在打战,由于叛逆的残余逃入山中与土人勾结,利用天然险阻和恶劣气候,继续对抗朝廷的王师;还有一个都督府境内有大量唐人的民屯据点在进行圈地屯垦,与当地的土生的山夷、杂胡小姓冲突不断。

    剩下四个都督府都是由那些藩属实力组成,象视去了南部和西部大部份国土的渤海国,就算做一个,象流鬼、窟说极北诸国,也算一个都督府。。。

    作为补充武装人员中,最大的一股还是来自倭国的隼人军,由兵尉黑岛仁率领,经过了长时间的海上航行,损失了部分同伴后,就算是这些号称最能忍耐艰苦的倭人,也不免变的又黑又瘦,面有菜色。作为番头兵尉的黑岛仁,矮胖的身材也缩水了一大圈,走到陆地上来的时候,腿脚还有些发颤。

    但随即他意外在这里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激动的高喊起来

    “好久不见了,大河桑。。”

    他的怪异唐话的大嗓门顿时引的无数注目的眼光

    “闭嘴。。。”

    倒是负责登记点数的临时记事林深河,咬牙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