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六章内外交困(2 / 5)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臣和贵族,进入撒马尔罕境内,或者干脆与附近地区的大食军队开战。

    这对这些土生土长的当地宗贵家族来说,实在不算一个好消息。

    虽然拥有河中乃至整个中亚最富饶的土地,但是商业活动才是他们赖以维持活力和兴盛的生命线,而长期的安逸生活和外来统治,让他们习惯了用金钱和外交谋略来解决问题,。

    比如他们可以长期以来与反抗阿拉比亚的暴动武装保持暗通曲款的暧昧关系,暗中提供钱粮资助,甚至派人加入,利用他们的存在从阿巴斯王朝为自己获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再反手将他们出卖掉,乃至组织私人军队协助镇压。

    与大多数普通栗特人不同,对这些上层贵姓来说,信仰什么的其实并不重要,在某种情况下只是追逐利益的变通手段而已,只要唐人能够表现出足够强大的军事存在,就算改信佛教,或是拜火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就如虽然大食教在当地禁毁偶像崇拜,严厉压迫异教信仰,但还是有很多坚持信仰的地下教徒,一边参加强制的清真寺礼拜活动,一边在自家的地窖里继续供养佛像一般。

    “作为名副其实的保护国和宗主,”

    “我还要更多实质的东西。。来证明你们的诚意”

    “比如长期驻军的保护和相应的维持费用,就地获得劳役和财物协助的。。”

    “如果你们无法自立,我们可以用大唐的军队帮助。。”

    岑参义正言辞的声音,还犹然在耳。

    “什么。。”

    听到转达的意思之后,这些身家尊贵的人,顿时很有些天塌下来的错觉,虽然作为商业文化背景浓厚的地方势力和贵族联盟。他们已经做好了被大割肉,甚至长期放血的心理准备,只要能够用钱解决,总有办法从其他地方弥补回来,就如面对阿巴斯王朝的一次次加征一般。

    但是长期驻军和变相税赋的主张,却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萎缩的商路和日益沉重的赋税,以及与他们创造的价值严重不相称的政治地位,让他们在阿巴斯王朝的统治和压迫下,始终坚持与中国的联系,并不惜以康国的名义维持着一个臣服的姿态,以保持河中政治格局上的权衡。

    但随着唐军的紧逼,这一刻放佛无比临近时,一些人又陷入了徘徊和犹豫中。

    希望引入唐人的力量来制约和对抗大食人,但又担忧害怕唐人介入后,会令他们失去更多的权利;或是作为战场在两国势力拉锯中遭受更大的损失,这是他们繁杂心态的最好写照,这也是大国夹缝中的弱势地方政权的悲哀。

    “也许,我们要重新推举一位胡马特(贵族首领)。。”

    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

    碧波万顷的大海之上,

    赤膊半身汗津津的黑岛骡夫,撬开一封鱼罐头,将熬得酥烂的咸鱼块,倒在杂粮面饼上,沾着贝类和蔬菜煮成的杂烩汤,三两口咕噜下去就是一餐。

    他现在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头目,有资格分到这些军官配给的东西,虽然量不是很足,但也比在国内跟着在老爷干活,偶尔吃个包梅子的米饭团,就是莫大的幸福,更享受的多。

    普通的水手和海兵,就只能吃船舱里不知道存放多久,柴巴巴的腊味干货,爬蛆大桶装的熏肉,咯牙的航海口粮。

    他重新站起来,督促着手下继续在宽大甲板操炼自己,他们多数只有一条兜裆布,用布片围住腰,用木制的武器挥汗如雨的作出格刺挡击的拼杀技巧。有人昏倒了就用海水重新泼醒,爬起来自发的回到队列里继续操练起来,

    大桶装着被用残渣吊上来的各色生活海鱼,口渴了就去拖出一条来,用手拧出腥臭的鱼汁来解渴,只有表现优异者,才有一口掺水的甜酒喝。

    作为远征船团的仆从军,这些倭兵的优点和缺陷同样明显,他们吃苦耐劳,很能适应各种的环境,善于进攻而不善于防御,在艰苦的环境下,甚至可以象牲口一样,吃马料维生,继续坚持上很长一段时间。

    但由于先天身体素质和长期营养摄入的缘故,个头普遍矮小,无法穿戴更重一些的铁质铠甲,而只能用皮甲来充当轻步兵使用,遇敌敢拼而悍不畏死,但是缺乏持久作战的耐力,而且近战固然凶狠,但是弓箭上就难以恭维了。

    因此适宜用作潜袭突入的奇兵,或是充敢死队,在狭小的巷战中更有优势,或配备同样矮小的山地马和草原马,作灵活的袭扰游兵,但不能独力进行长途机动。

    而且他们的小气和节俭也是出名的,每次搜刮战场总是事无巨细的什么都要,甚至连友军不要的残次品,也象宝贝一样尽力弄回去,因此被人讥笑为捡破烂的花子队。另一方面他们在节省上很有天赋,而他们会尽力用所获得一切条件来改造加工自己的装备。

    因靠这种发自骨子里的勤奋和努力,黑岛骡夫终于初步得到了他梦想中人上人的生活,哪怕是在遥远的异地,在天赐州(后世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近岸,拥有五倾新开垦的肥沃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