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六章 春来(3 / 5)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风中映入眼帘,巨石的墙基和数重夯土的城墙上,是密密麻麻遍布的角楼和箭哨。

    这就是木鹿大城,呼罗珊的心脏,已经有六十年没有被战火沾染过得城市,在各'色'增筑的城防工事,包裹下就像是蹲伏在河洲平原上,对着外来者咆哮的战争巨兽。

    而像是围勒着这只困兽的巨大锁链,更加宏大的攻城营地正在搭造形成,各种语言和口音的嘈杂喧嚣,奔走如织的骑士和滚卷如林的旗帜,如同史诗画卷一般,正在他面前铺展开来。

    背负着一袋袋沙土和碎石的附近居民和衣衫褴褛的俘虏,在刀枪的环视下,如同涌动的蚂蚁一般,将带来的土石分类筛选然后倒进模具,最终一层层垒成一座座小型的土垒和望台。

    由于当地树木是相当珍稀的资源,因此唐人听取了当地人的意见,采取了更为稳妥的垒土围城,在木鹿城外建起以小型垒台为支撑的连片营地。

    另外一些被筛选出来的沙土,被浇水捏成圆模,略微烘干后,就是石炮的弹'药',不时有试'射'的泥弹,划过天空落在严阵以待的城头上,随着打翻飞落的人体,发出一些长短不一的惨叫声。

    。。。。。。。。。。。

    在营地的另一端

    穿着栗末商***袖连衫袍的呼罗珊人尤拉姆,满面颓丧的在两名军士的严密监视和护送下,从塞里斯人的营地中被推搡者驱逐出来。

    与冒险追逐军队步伐的某些当地商人不同,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来自哈瓦利德派的秘密代表。

    哈瓦利德派是先知传下的教派中较早的一只,哈瓦利德意为“出走者”,系指与担任第四任哈里发的阿里分裂而出走的一个派别。

    也被称为古典军事民主派,因为其教义主张哈里发应由穆斯林公选,当选者不应只限于古莱什人,所有虔诚并熟知教义的穆斯林,不分民族和种族,甚至奴隶都有资格当选。

    哈里发应绝对服从安拉,否则就应被推翻,甚至被处死。他们既反对五麦耶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的贵族***,也反对只有穆罕默德及阿里的后裔才能当哈里发的主张。

    因此在倭马亚王朝时期,举行过35次武装起义,曾一度控制过几个部落和城镇,势力最大时曾扩展到波斯、伊拉克、阿拉伯半岛的希贾兹和也门地区。但最后都遭到倭马亚王朝军队的镇压。

    在阿拔斯王朝初期,该派虽已失去武装斗争的能力,不得不离开发源的阿拉伯半岛,前往相对偏远的北非和呼罗珊寻求发展,但他们反压迫和提倡平均主义思想,通过散居各地信徒的传播,对广大下层贫苦民众还颇有吸引力。因此在阿拔斯王朝的残酷而严厉的镇压下,依旧保持着相应的影响力,他们的追随者包括了底层士兵、贫民、游牧人,城市手工业者。

    尤拉姆就出身这么一个派别,塞里斯人的到来彻底打'乱'了整个东方的格局,也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

    早年作为呼罗珊地下最有力的反对派之一,某些逃到东方诸国的哈瓦利德派成员,不但得到当地势力的庇护,还带着意外的援助回到呼罗珊,成为对抗阿拔斯政权最激进的力量。

    他们甚至有计划的袭击税吏,发起乡村暴动,以驱逐官府派来的管理者,最终成为在发起呼罗珊暴动的武装团体之一,但是随着塞里斯人及其附庸势力的西进,这些哈瓦利德派成员再次发生动摇和变化,很大一部分人在守护圣教信仰的宣传,接受赦免和奖赏的条件,改弦更张加入呼罗珊总督的军队,与外来民族作战。

    但是随着战事不利,昔日的东方版图的宝珠,也只能坐困危城,就算是在愚昧迟钝的流浪汉和乞丐,也知道呼罗珊这片土地上,即将要出现巨大的变化。

    鉴于这些塞里斯人对圣教表现出的严厉和排斥,也是这些当地穆斯林最为担心的问题。随着死灰复燃的拜火教等其他信仰的日益活跃,新一轮宗教战争和迫害运动,似乎迫在眉睫了。

    无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或是其他更小的支派,虽然响应圣战呼吁的信徒委实不少。

    但是当这些最激进的人和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都被围困在首府之后,剩下的穆斯林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身家和未来。与大部分贫瘠艰苦的阿拉比亚地区不同,富庶的呼罗珊穆斯林,更习惯用武力以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由于在塞里斯人的作战序列中,也有少量东方穆斯林的存在,于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一只坚持反阿巴斯王朝立场,并且因此最早与安西都护府产生交集和接触的的哈瓦利德派,就成了某种背景下给共推出来可以尝试交涉的对象。

    代表世代生活在当地的穆斯林,前来拜见并试探新统治者对待圣教及其信众的态度,

    但是尤拉姆的使命遭到了严重的挫败,甚至连那位塞里斯统帅的营帐都没机会靠近,就被驱逐出来,那些人甚至不屑于对他严刑拷打,以追问他的真正来意。

    要知道那些拜火众或是景教的神职人员,像是摇尾乞怜的狗一样,殷勤围绕在塞里斯将帅的身旁,不遗余力的提供各方面的协助以积极发挥自己的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