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九章 皇族之斩(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受总结为六个字:始惊,次醉,终狂!

    美国的教育让岩仓使团印象深刻。他们发现这些洋人主要教孩子们科学技术,而这些在日本被视为“奇技淫巧”,士人贵族耻于研究,他们更推崇理学、茶道和禅宗。使团成员意识到,要想维新自强,首先要改革教育制度,扭转虚空文风,培养务实国民。

    英国的工业让岩仓使团赞叹不已。英国人以贸易立国,首先极端重视贸易,其次立宪促进贸易,再次财政提升军力,最后军事保护贸易。经过如此循环。英国的实业越做越大,英吉利终成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变身大英帝国。进而雄霸全球。岩仓使团成员认为,日英两国都是海岛小国。英国人可以做到的,日本人也一定可以做到!

    德国的宪法让使团倾心仰慕。当时,德国统一不过三年,却迅速成为欧洲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不得不归功于德国模式。德国模式包括德国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也包括政府主导产业的经济模式。德国模式带来了德国速度,这速度令使团成员目眩神迷,他们了解到高速发展是可能的。他们觉得。日本应该学德国,而且必须学德国。因为,后发国家要想赶超先进国家,没有速度是不行的!

    德国奇迹的缔造者俾斯麦更是成了岩仓使团的精神导师。这位“铁血宰相”教导日本人说:“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皆属表面现象,实际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强权即真理!”

    强权即真理,这句话说到使团成员心坎里去了。日本不就是因为弱小才被洋人欺负吗!这次出访本来还有一个“修约”的外交使命。事情是这样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签订于安政五年7月,条约的有效期为14年。到明治五年7月该条约就到期了。《安政五国条约》在签定的时候便引发了极大的民怨,并导致签约大老井伊直弼在樱田门外被浪人刺杀。这也就足见这些条约极不得人心,领事裁判权让民众觉得司法不公,关税议定权又让政府很难收到税收,一方面收不到大宗关税,另一方面国内税也因之不足,因为日本本土的产业受进口货冲击很厉害。因此,当时的日本人做梦都想修改这些条约。在修约问题上,官民朝野是一致的。是以明治新政府因此才愿斥巨资派使团访问欧美。然而,岩仓使团在第一站美国就碰了钉子。到了欧洲更是一个钉子接着一个钉子。洋人根本就不跟日本人谈,一个不入流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跟世界霸主谈判呢。当使团意识到“弱国无外交”时。他们放弃了修约努力,他们把所有热情都放在了学习上,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向西洋国家学习,变得和对手一样强大!

    丹麦、瑞典等欧洲小国让岩仓使团看到了希望。使团成员认识到,一个国家小不可怕,可怕的是乱,是没有蓝图的盲动。因此,要强国先內治,经济活了,军事强了,人家才瞧得起你,才听你讲什么。自古以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国者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纵深的视界,当争则争,当忍则忍,能屈能伸。

    岩仓使团在历经了22个月的欧风美雨后经沙俄返回日本,他们没有带回国人最为期盼的改订条约,但他们带回了更为重要的东西:一幅建设强大日本的改革蓝图!

    而现在的日本,就是在照着这样的蓝图步履蹒跚的前进,但是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岩仓卿抱病前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事?”明治天皇请岩仓具视坐下后,温言问道。

    “臣听说陛下已经将京都大火之罪魁逮捕来京,是这样吗?”岩仓具视问道。

    “是的。朕适才还召见了陆军省军法官津田卿,命他秉公依法裁断。”明治天皇点了点头,“岩仓卿认为如何?”

    “陛下圣断,无有不妥。”岩仓具视象是松了口气般,但又有些不放心的问道,“陛下,您可曾看过这份关于京都大火的报告书?”

    岩仓具视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份报告书,呈到了明治天皇的面前。

    明治天皇接过报告书打开一看,发现是炽仁写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但他并未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岩仓具视把这份报告书呈给自己看,是有他的用意的。

    明治天皇仔细的看起报告书的内容来,一条美子和柳原爱子在亲手调制茶水饮料的同时,偷偷观察着明治天皇的表情,发现他时而皱眉,时而叹息,心中更形忧虑。

    “在这份报告书中,炽仁纵火焚城之罪,已然坐实。无可避免了。”明治天皇看完了报告书,叹了口气,说道。“他解释说是弹药库为贼军奸细破坏爆炸,引发全城大火。是明显的推脱之词,不足以服天下之人。这样的解释,还不如没有的好。”

    “陛下所言极是。”岩仓具视也叹息着点了点头,“他在报告中还称此次京都大火,效用可比昔年露西亚国抗击拿破仑入侵时露军统帅库图佐夫实施坚壁清野作战,致使莫斯科全城被焚,拿破仑无法立足,终归败亡。话虽如此。拿破仑败走之前,露西亚受灾官民恨库图佐夫入骨,杀声不绝,而后库氏病亡,又有战败拿破仑之丰功伟绩,加之具体何人放火无有定论,方才为露人所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