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三章 意外发现(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东乡平八郎的“金刚”号逗留了一番之后,才赶去三菱修船所。

    看到林逸青到来,负责看守造船所的种子岛武士河东佑五郎赶紧带着部下迎了过来,并迫不及待的向林逸青介绍了一下情况。

    “潜水船是在哪里发现的?”林逸青听完了河东佑五郎的介绍,问道。

    “在一座仓库里。”河东佑五郎说着,便带着林逸青向仓库所在地走去,“一开始大家还以为那里放着的是轮船的配件,后来才发现不是。当时这里的人都已经躲起来了,后来经我们劝说。并许给工钱,他们才出来为我们做事,据一个工头介绍。这潜水船是几个美国商人从其国内运来的战争遗存物资之一,本来是要进行水下表演的。但因为生意亏本,他们便想要将这条船卖掉,结果被三菱商社的社长岩崎弥太郎知道了,岩崎弥太郎认为政府急于重建海军,可能会需要这种能潜水作战的船,于是便花钱买了下来,修整一新,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向政府献纳。但没想到我军快速攻克大阪,他们还不及将船带走,便扔在了这里。”

    “那就是说,这条潜水船是马上就可以使用的了?”林逸青的眉毛扬了一扬,显得有些激动。

    “应该是这样吧!”河东佑五郎答道。

    林逸青点了点头,随河东佑五郎来到了仓库前,河东佑五郎挥了挥手,两名工人打开铁门的门锁,奋力的推动着铁门,将仓库打开了。

    透过带有灰尘的光线。林逸青看着放置于木架之上的那条长长的好似一条搁浅的鳕鱼的潜艇,心中不由得一震。

    眼前的潜艇的模样,他再熟悉不过了。

    这不是美国南北战争中赫赫有名的“亨利”号潜艇吗?

    看着这艘潜艇。林逸青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历史的往事来。

    美国南北战争既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又是一场革新和引人注目而又影响广泛的文化变革。经过这场战争,不但美国整个国家永远被改变了,而且战争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战争伊始,南方邦联夺取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海上要塞萨姆特堡后,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命令北方联盟的军队对南方的重要要塞和港口进行炮击和封锁。其时南卡来罗纳州正处于美国内战的紧要关头,陆地上遭受着北方联盟的猛烈炮击,海上通道也被北方联盟的舰队严密封锁。南方邦联同英国的贸易往来大大受阻,军火供应也因此受到影响。有很大缺口。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打破北方联盟对查尔斯顿港的海上封锁。他们把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希望寄托在了一种新式秘密武器上,就是被称作“亨利”号的“潜水鱼雷艇”。

    “有一种技术能够使船进入水下甚至到达水底。还可以再浮出水面。它有着巨大的体积,但是没有固定的质量。可以随时变重或变轻,上上下下任人控制……”这是当时一个业余科学爱好者对潜艇的最初定义。此后,人们开始进行尝试,也制造出不少“准潜水艇”。早在战争开始前,南北双方都在研制自己的潜艇,而北方联盟的研究进展得比较缓慢,由于南方邦联需要一种快速有力的武器来扭转战局,同时南方邦联的几个海滨城市里的人们对发展潜艇的兴趣很高,南方很快走到了潜艇发展的前头。不久“亨利”号已经成功试水,而后“亨利”号被运送到查尔斯顿。此时,人们对这种神秘武器的威力已有所了解,期望这艘神秘的潜水武器能够打破北方联盟的封锁。但是南方邦联的军队认为亨利号的建造者贺瑞斯?亨利和辛格?考普斯只不过是一些工程师和成功的商人,他们既没有从军经验,也不懂海战,肯定不懂得操控这么一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因此把“亨利”号转交给海军处理。南方邦联的海军接管亨利号潜艇之后,立即成立了一个小分队担任该艇的船员。经验丰富的海军中尉约翰?佩因自告奋勇担任这艘潜艇的船长,至于其他志愿者的身份则史载不详,这些人都是生平第一次操控一艘潜艇。

    就这样,“亨利”号在一个海军军官的带领下,由一群志愿者操作着为它的第一次出征做准备。然而不幸的是,“亨利”号在约翰逊堡码头遭受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沉入了海底。有4名船员生还,其他5人则遇难。根据一个名叫查尔斯?哈斯克的船员描述,操作尾舵的约翰?佩因中尉不知何故突然控制操纵杆使潜艇下潜,而那时舱门却还开着。

    南方邦联并未因此而丧失信心,事故发生后,驻守查尔斯顿的贝尔瑞格德将军立即命令采取一切措施将沉没在海湾底部的潜艇打捞起来。在“亨利”号要进行第二次出征之前,贺瑞斯?亨利说服了海军官员,决定选用来自蒙贝尔对潜艇操作熟悉的人员驾驶“亨利”号。于是“亨利”号直接开赴到它被制造出来的地方———位于蒙贝尔的帕克斯-里昂机械厂。并从那里挑选了一批新人来操控“亨利”号,其中还有该机械厂合伙老板的儿子托马斯?帕克斯,其他人则是来自蒙贝尔或者是机械厂的工人。

    即使这样。这些新船员的经验也没有派上用场。随后“亨利”号在进行一次例行的下潜演习时再次不幸沉没。艇内8名船员,包括贺瑞斯?亨利本人在内。都未能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