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七章 “扶桑”毁,王师败(3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令长官三浦梧阁少将意外地命令撤退,这让好不容易才尝到胜利滋味的第十四联队官兵十分不满,三浦梧阁少将屡下严令,并且许诺明日由十四联队担任先锋,这才使得十四联队后撤。

    当日的战斗中。十四联队战死249人,伤155人,失踪72人;近卫第一联队死伤共计304人;第五旅团死122人,伤564人。获胜的也并不轻松。

    那么三浦梧阁少将为何要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下令撤退呢?这大概是由于当日早晨四时三十分山县有朋发来的一份电报。其中提到,风闻萨摩军善从后路抄袭,因而要求三浦梧阁少将严加防守,尤其要提防萨摩军的夜袭。

    萨摩军对16日的战斗十分不满,因而决心在17日大举进攻,一举攻占青山。为此,共投入了第一大队、第二大队、第四大队和第六第七联合大队的14个中队。约7800人。分为三个集群:右翼为池上四郎率领的三个中队,自柏木沿出云川南下,攻击青山的侧后;中央突破队为野村忍介的6个中队。从城山方面攻击政府军;左翼为村田新八的5个中队,从伊势出发,经明仓后再分为两路,一路从出云川下游的小川向开平原进发,另一路则从德胜寺、平野津从南面进攻青山。《西南战史》曾这样记述道:“十七日青山之战,萨摩军三路名将,各尽其精锐,一举决雌雄。”

    政府军侦察队探知了萨摩军的动向,于是根据情报。政府军派出了两个大队,以一个大队守备青山。在其右翼则是近卫步兵一个大队,以侧击萨摩军。不知就里的萨摩军落入了政府军精心安排的陷阱中。在渡河时遭到猛烈侧击,顿时陷入混乱,只能由士兵们寻找遮蔽,自行还击。而政府军发动了几次反冲击,也被萨摩军击破。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战袍日记》记载道:“次日,敌军(政府军)亦善战。两军呐喊之声与炮声混杂,震天动地,硝烟弥漫,遮盖天空,日色为之黯淡。”战斗进行到下午,形势逐渐对政府军不利。此时第五旅团的黑川通轨少将从北面赶来,他以山炮3门加强第十四联队,第十四联队乘势从千叶村的山上发动进攻,与第二大队和第三大队从三个方面一起突击,第六旅团也派出一个大队绕至萨摩军左侧,截断了其退路。萨摩军虽腹背受敌,但仍死战不退,至六时,林逸青率6个中队的萨摩军来援,政府军终于不支,全线撤退,青山之战终以政府军的失败而告终。政府军损失部队近2000人,而三浦梧阁少将在当日的战斗中阵亡,对政府军来说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不过,萨摩军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当日伤亡人数在3000人以上,池上四郎和野村忍介都在战斗中受了伤。

    青山之战的意义在于它扭转了整个战局的攻守态势。尽管萨摩军之前对政府军“冲背军”对大阪的攻击发动的反击未能取得效果,在青山之战前,政府军始终保持着攻势。而青山之战后,由于政府军海军的失败,失去了制海权,后缓不能到达,“冲背军”转而采取守势,从此一守再守,再也未能扭转被动防御的态势,直至失败。然而,此时的萨摩军距离全面胜利尚远,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就是伊势坂的血战。

    “冲背军”在青山一战失利后,退守到伊势坂、贺田、山川一线,将进攻权让给了萨摩军。而萨摩军也稍事休整,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就这样,这几天交战双方就在相对平静中渡过。6月22日,黑川少将(因为三浦少将战死,因而两个旅团都暂时由他指挥)决定“将青山屯在的第五、第六旅团分为本支两道,明日大举进击。”

    6月23日,风雨交加。政府军还在休整,萨摩军已然兵分两路冒雨疾进,冲到了政府军的前沿。(未完待续)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