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一章 迟来的背叛(3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不料委员会很快搞出了首项成果,即1938式短步枪弹。又称为弹。

    某些日本青年军事史研究者宣称这一开创了“中间威力枪弹”时代的伟大发明是剽窃日本的有阪步枪弹的成果。其实它的真正原型是一战时期萨维奇公司开发的.250-3000狩猎用枪弹,装配87格令重的弹头时初速为每秒3000英尺。而中国工程师重新设计了更流线形的弹头,重量增加到117格令,在双基球形发射药的推动下初速可以达到每秒2652英尺。比起后来德国开发的弹,1937式短步枪弹重量略大,但弹道性能和射击精度都更优越。后座力则比全威力步枪弹柔和得多,是最合适500码内战斗的枪弹。

    发射短弹的1939式自动步枪由久负盛名的刘庆恩设计。这位年逾花甲的设计师复刻了在1905式冲锋枪与刘式轻机枪上久经考验的自动机构:长行程导气活塞通过枪机体上的半螺旋槽驱动枪机回转,实现闭锁和开锁。只是1939式自动步枪的导气孔与活塞移到枪管上方,枪身下的空间留给30发容量的双排双进弹匣,和包含快慢机的击发装置。射手只要扳动握把附近的快慢机柄便能选择自动或是半自动射击。导气系统添加了气体调节器。通过调节选择导气孔可以兼顾射击精度与可靠性。

    1939年7月,刘庆恩的自动步枪通过委员会的审查,军械局正式定型。但第一批生产订单却交给了私营的扬子江机械公司。除了私人企业外。在战时仅有上海兵工厂南京分厂这一家国有兵工厂制造1939式自动步枪。至于短步枪弹,在战争爆发前的第一笔订货竟是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完成的。国有兵工厂已经在为1937式步枪弹与半自动步枪的订单全速运转,那才是陆军首要关心的急务。

    1939式自动步枪主要有两种生产型号,空降兵装备硬铝折叠枪托型,海军与陆战队装备木质固定枪托型。陆战队版自动步枪还在17.7寸长的枪管下固定了一支可折叠的三棱枪刺。1943年还推出了一种改进型,在枪口加装形似鸟笼的多孔形消焰器。1941年开始,所有新生产的1939式自动步枪都使用冲压—焊接工艺制造的机匣,并在枪膛内镀铬。

    除了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1939式自动步枪的其他用户大多都是二次大战中发展出来的特种作战部队。包括帝国陆军的远程侦察特勤队。海军水下爆破大队,陆战队舟艇特勤队以及战后组建的宪兵特勤队。陆军的常规部队也会受到那些精英军人的影响。大战末期的在欧洲作战的装甲骑兵部队就用1939式自动步枪取代了原先配备的冲锋枪。西线密集的城市战斗证明自动步枪表现得非常有价值,德军反坦克手通常还未来得及发射他们的“铁拳”。就被每分钟600发的弹雨所淹没。(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