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四章 国内暗箭(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地,破坏了正常的节律,转移了大地仁慈的力量,它们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了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也就是说,该不该修铁路的争议点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修铁路会不会惊动祖先,二是会不会破坏千年的农耕经济模式。

    但身为洋务派领袖的李绍泉却知道,这些其实都是表象。对于铁路,老百姓及地方乡绅其实并无抵触之意。因为交通运输如果畅通,便于商品物资流转。带给他们的只有好处和便利。

    在中土修铁路的最大阻力,其实是来源于传统的士大夫们的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顽固坚持!

    而在那时洋务派官员全都束手无策之时,林义哲却一举破解这个难题!他所采用的办法。也当真匪夷所思!。

    林义哲的办法,便是园工!

    对于林义哲说动海外华商报效捐资修园一事。清流言官们一直异常痛恨,认为这是“媚惑君父”,“害民邀宠”的“奸佞之举”,但慑于仁曦太后的威势和此前上书反对的几个言官都被整得极惨的前车之鉴,不敢大张旗鼓的公开反对,但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便会跳出来以此做一番文章。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林义哲之所以甘冒着“千夫所指”的风险促成园工。并不是为了上位邀宠,而是另有目的!

    林义哲称“园工需木甚多,皆得从台湾番地开采,现下采木由番民承办,船政由海道转运,均极妥贴,然京津之陆路转运,不甚便利,颇费时日”,若是有铁路的话。则“不但节约时日,亦可减省民力。”

    而为了堵塞“清议”之口,林义哲还预先给两宫皇太后准备好了说词。针对清流言官声称铁路破坏风水。林义哲则称“士论议铁路之害,一是毁坏风水,二是损害农田。其实此二项细论之皆属虚妄。”

    林义哲振振有词的说:“风水之学,重在寻龙势,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种种,以此论之,铁路亦龙势之一,谓之金龙。吉地之龙脉,乃千年造化而成。而铁路之龙脉,乃人工修筑而成。有龙为吉。西洋各国国势日强,除其天然龙脉之外。其自行修建之‘金龙’,亦是极大助力也。”还说“此外风水之学当中,有‘呼形唤像’之论,以此观之,这铁路亦是龙势,建之可旺运势,有利无害。”

    林义哲这一番似有根据又似杜撰的理论,可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一下子便破了清流们“铁路破坏风水”的反对理由。

    对于清流们称铁路损害农田的说法,林义哲也毫不客气的进行了批驳,称“铁路于农田并无损害,所谓机车隆隆,震坏秧苗,乃是无稽之谈”,针对民间对此的恐惧心理,林义哲又给出了解决办法:“为不扰民起见,修筑路基时,凡农田、坟墓、山川等,绕开便可”,并指出“日本初修铁路之时,国内反对之声,与我国一般无二,为免民间物议,日政府不惜绕道修筑海坝,铁路终成。而后铁路与民有大利,日民不仅不再反对新修铁路,反而倡议多修”。两宫皇太后听了他的解释,认为有理,同意大修铁路,并将修铁路一项写进了“定国是诏”,至此修铁路的阻碍才得以破除。

    但即便如此,时至今日,中土所修成的铁路,也只有区区天津到北京这一条而已,别说同泰西诸国,就是和隔海相望的日本相比,也差得太远!

    而现在,林义哲却已经不在了……

    李绍泉回想着当年和林义哲一起戮力同心兴办洋务的日子,一时间又是悲伤不已。

    他的目光重新落到了那些黑白照片上,不由得想起了林逸青。

    这些照片是天津海关的洋员德国人恩斯特?奥尔默在日本观战时拍摄的,他在厦门海关任职时,曾开过照相馆,使用的是最新式的照相机,这一次好奇心发作,竟然借机前往日本,想要体验一下战争,他用照相机详细拍摄下了这场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内战的详情,好多照片被英国《泰晤士报》发表,在他回到天津时,李绍泉急于了解林逸青的情况,特意请奥尔默前来督署作客,并向他打听情况,大方的奥尔默在给李绍泉详细叙述了一番之后,给了他这些照片。

    看到这些照片,李绍泉才真正明白,林逸青导演的这场削弱日本的战争,进行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哪怕以他李绍泉当年平定教匪时的能力和气魄,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他现在甚至都想象不出来,林逸青会如何收场。

    在枪林弹雨之中出生入死的他。会平安归来吗?

    林逸青回来后,会象林义哲一样,将顽固守旧派给出的难题一一化解。让洋务事业新上一个台阶吗?

    而林逸青面对清流的攻击的反应,会和林义哲一样吗?

    还是会……

    想到林逸青干掉黄树兰全家的手段。李绍泉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瀚鹏,须知中土非日本也,官场之明争暗斗,可是比战场犹要凶险十分啊!那起子清流,都是些说人话不办人事的,你这武人的性子,落在他们手中,只怕……”李绍泉自言自语的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