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三章 佑郸之怒(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儿,思竹都长成大姑娘了。”沈佑郸看着出落得婷婷玉立的李思竹,眼中也满是赞赏之意。

    今年满十九岁的李思竹,浓密油亮的发辫刘海下是一双漂亮的杏仁眼,柳叶眉,樱桃小嘴瓜子脸,刚刚成长的身材窈窕匀称,肌肤滑嫩得都似乎能捏出水来,无论相貌还是身条儿,都已经显露出一种非同一般的气质。

    “老爷,这新闻纸好是好,但是字儿毕竟有些小,看起来费神儿。所以还是少看些,多歇会儿。”吴氏夫人劝道,“老爷的病还没好,等病都去了,身子骨儿恢复了。再多看也不迟。”

    “我知道,要是看累了,就叫思竹给我念念,听听也就是了。”沈佑郸点了点头。

    “那好,思竹,你就多受累了。”吴氏夫人说着。取过放在桌上的当天的报纸,交给了李思竹,然后便向沈佑郸行礼告退。

    吴氏夫人退后,李思竹上前扶着沈佑郸重新躺好,然后坐在床边。打开报纸,送到了沈佑郸面前。

    沈佑郸接过报纸,便在上面搜寻着有关于日本内乱的消息,李思竹似乎知道他要找什么,在报上指了指,沈佑郸立刻全神贯注的看了起来。

    这张报纸是乾国国内赫赫有名的《点时斋画报》,今天刊载的内容是关于西乡隆盛之死的,画报上画的便是西乡隆盛受重伤蹈海自尽的情景。画面上,西乡隆盛浑身枪伤刀痕,血流满地。正扶着夫人的手向悬崖边走去,一副大义凛然之态,身后是一队形容猥琐的日军和俄军的士兵,正胆战心惊的向这边张望着,海面上,一艘挂着萨摩军旗的军舰正在向岸上发炮。一位日本将军和随从士兵给炸得飞了起来。

    图画的旁边配有文字,沈佑郸眼睛昏花。看不清楚,于是李思竹便给他念了起来:“西乡隆盛举兵鹿儿岛。以减赋锄奸之名,欲清君侧,其人刚勇侠义,颇得日本民心,是以兴兵以来,不数月夺日本东南半壁,军逼日京,诸岛响震,日本政府不能平,借师俄罗斯,历时二年,费币亿万,损兵十余万,方得败之,西乡退返故乡,为日俄联军所逼迫,力战多时,身伤数十处,乃与妻蹈海自尽,部众皆战死,无一降者,可称悲壮。”

    看完了图画和附图文字,沈佑郸禁不住叹息连连。

    “有林逸青的消息没有?给我念念。”沈佑郸问道。

    “回父亲的话,这里有一条,说的是林氏率萨摩士族力战,掩护军民等人撤往长崎,自西乡隆盛亡故后,俨然萨人之首……”

    “思竹妹子,这些新闻纸上有关日本国内叛逆酋首的胡言乱语,怎么能念给父亲听呢?”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

    李思竹听出了来人是沈佑郸的四子沈瑜庆,身子微微的颤抖了一下。

    “你胡说些什么?事关国家大计,怎么便听不得?”沈佑郸怒道,“你说新闻纸胡言乱语,你倒是写些治国安邦的文章出来!”

    “父亲暂且息怒,儿子这几日学的,是治国安邦之道。”沈瑜庆进来,先给父亲请了安,然后看了李思竹一眼,悠悠的说道。

    “噢?”沈佑郸冷冷的看着沈瑜庆,“那念给我听听?”

    “……行政莫先于用人,用人莫先于君子小人之辨。夫君子小人藏于心术者难知,发于事迹者易见。大抵君子讷拙,小人佞巧;君子澹定,小人躁竞;君子爱惜人才,小人排挤异类;君子图远大,以国家元气为先,小人计目前,以聚敛刻薄为务。刚正不挠、无所阿谀者,君子也;依违两可、工于趋避者,小人也。谏诤匡弼、进忧危之议,动人主之警心者,君子也;喜言气数、不畏天变,长人君之逸志者,小人也。公私邪正,相反如此。……”沈瑜庆抑扬顿挫的背诵了起来,“为人君者,孰贤孰否,须能洞知。一人之心思耳目,揣摩者众,混淆者多,几微莫辨,情伪滋纷,爱憎稍涉偏私,取舍必至失当。知人则哲,岂有他术,唯好学勤求,方能使圣志益明,圣德日固。梥程浩有云,‘古者人君必有诵训箴谏之臣’。请命老成之儒,讲论道义,又择天下贤俊,陪侍法从。我朝宁煦间,熊赐履上疏,亦以‘延访真儒’为说。此皆修养身心之要,用人行政之源也。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讲筵。惟君德成就而后辅弼得人,辅弼得人而后天下可治。”

    听到四儿子文中堆砌的净是大道理,沈佑郸的眉头皱了起来。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今正学不明,世之汩没于异学、沉溺于利禄者,无论矣。一二好利之士,抗心恶古。醉心异学,往往驰情著述,旁撺远绍,思有所托,以传诸无穷。其行之劣,营营势利之流亦不如也!而名心未除,其弊与俗学等,所谓清浊虽殊,利心一也……”

    沈佑郸听到儿子背到这里,眼中再次现出了怒色。

    儿子口中的“异学”“俗学”的词。此时听来,是那样的刺耳!

    “父亲,儿子的这篇文章如何?”沈瑜庆背完了自己的这篇得意之作,看着父亲,扬了扬眉头。

    “你这是在讽刺为父醉心异学。是吗?”沈佑郸听出了沈瑜庆写的这篇东西里的暗讽之词,脸上怒意大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