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二章 车站堵截(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泰西立国之势,与百姓共之。盖岂有百姓穷困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西洋藏富于民,民有利则归之国家,国家有利则任之人民,是以事举而力常有继,费烦而国常有余。是以祖宗旧法自有深意……中土地广物丰,人力充足,但须从国政上实力考求,而后地利人才乃能为我用,以收其利益,近年稍知讲求交接来,而于百姓身上仍是一切不管,而西洋汲汲以求便民,中土适与相反。……今言富强者,一视为国家本计;抑不知西洋之富,专在民,不在国家也。我朝宁全之世,轮免各省赋税,藏富于民。廪溢府充。民丰物阜。鞭挞直及五印度,西洋亦效贡而称臣,而今西洋亦遵此道,遂得大治……”

    最后一遍看完了这封信,李高阳叹息了一声,将信重新折好,放进了原来的信封当中。

    这封信,是他的学生。乾国驻法公使洪筠洪涛士几年前写来的。

    李高阳拿着这封信,回想起往事,不由得叹息起来。

    洪筠本是李高阳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曾高中状元,就任学政,在朝廷任命林义哲为出使欧洲的使臣之时,为了牵制林义哲,李高阳想方设法让洪筠担任了副使,以便沿途搜集林义哲“媚洋事鬼”的证据,好参劾倒他reads;。但却不料一路上洪筠竟然受了林义哲的“蛊惑”,“中洋毒殆深”。最后不但成了乾国驻法国的第一任公使,还娶了“法兰西王妹”为妻!

    这个消息对李高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搞不明白他最信任和喜爱的弟子自己的名声和想要弄清楚原因,他一直隐忍未发,在洪筠回京后,他便等待着洪筠上门给他一个交待。而正向他期待的那样,洪筠果然登门了,但却并不是来给他做解释的,而是来和他断绝师生关系的!

    因为洪筠已然知道了,他最为尊敬和爱戴的老师,竟然安排了一个仆人暗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事已至此,师生二人大吵一番之后,就此绝裂,洪筠回去之后,还特意写了揭帖,内容便是说李鸿藻派人暗中监视学生,行止有为师道的事,更是让李高阳无法下台,所幸得洪筠的好友张霈伦居中斡旋,两下弥合,这师生二人才言归于好,但情份比起往日,自然要生疏许多了。

    好在洪筠是个念旧情的人,加上张霈伦、张芝栋、吴大澄等人的不断劝说,洪筠渐渐的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虽然他因为长年驻节法京巴黎,无法亲自前来探望自己,但问安的书信不断,在这些书信中,洪筠还适时的向李高阳介绍了许多在外国的见闻,令李高阳的眼界开阔了不少。

    原本也是坚持“夷夏之大防”的中坚人物之一的李高阳,慢慢的自己的观念,已经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他渐渐的明白,林义哲能施加给洪筠这样的影响,不是没有原因的。

    现在的洪筠,对自己的影响,也应该是这样的吧。

    洪筠和林义哲在出使欧洲诸国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林义哲故去后,洪筠悲伤不已,特意携妻回京参加林义哲的葬礼,而那一次,李高阳也配合默契,不但亲自参加了林义哲的葬礼,并且还约束“北清流”门人,不得闹事。从那一天起,师生二人的情谊,又恢复如初,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

    这一次林逸青率萨人来归,洪筠自是全力支持朝廷接纳,而李高阳在心里也并不反对。

    身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直以维护儒家“大义”为已任,李高阳认为,林逸青在日本的所作所为,完全合乎儒家“拯民于水火”的“大义”标准,此次率部众来归,可比当年图尔虎特蒙古部弃俄来归的壮举,朝廷表彰接纳是完全正确的,但因为林逸青是林义哲的双生兄弟,回国后肯定是洋务派,清流一派吃过林义哲诸多苦头,自然不可能容忍于他,所以群起反对,而李高阳是“朝列有清望者,率倚以为重”的北清流领袖,这一次不免又被门人学生所劫持,只好不发一言。

    但他自己迟早还是要在皇太后面前,就这个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的!

    皇太后的心思,他自然自己真的顺着皇太后的心意来,那自己将来,又如何去面对一众门人弟子呢?

    李高阳原本坚持不移的信念,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显现出崩塌的迹象。

    “涛士啊!也许你是对的,可是,你可明白为师的难处么?……”

    李高阳徘徊良久,夜已深了,终于,他感到了一丝困倦,便将书信文稿整理好,和衣睡下了。

    这一夜李高阳睡得并不实,天刚蒙蒙亮,李高阳便给一阵嘈杂声惊醒了。

    “何处如此喧闹?”李高阳心中不满。叫来一名仆人问道。

    “回老爷的话。小的不知。一大早的,便听见这好大的动静儿,不知出了小心的回答道,“不过,这声音传来的方向,是皇城根儿的火车站。”

    “皇城根儿车站?”李高阳听到仆人的回答,心里不由得一惊。

    他当然什么人进京觐见的日子。

    李高阳急急忙忙的起身,洗漱完毕,匆匆用了早点,正要准备去皇城根车站一看究竟,却不料门人詹事府洗马张芝栋前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