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八章 怪异管带(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在各地以不可思议的低廉价钱,象批发肥皂,火柴一样把大量珍贵的端、歙名砚购出海外,以至于到了今天,当中土内地的文化开始复苏,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古砚珍贵价值的时候,除了一些出土品,很多端溪名坑石和古歙州名石都告缺货,因为绝大多数质地最好的中土石砚,都已到了日本。

    林逸青在日本的文物市场上看到了很好的砚台,比现在中土市场上那些要好的多的多。但更让他感到心痛的是。日本人已经比中土人更懂砚台了。在北京期间,林逸青接触到不少收藏家和古董商,在他们中间,不缺乏各类别的专家,但是对于砚台,他们比起日本那些收藏砚台的书法家来说,实在还处在很低级的阶段,一块砚台。形式俗不可耐,但只要块大,纹饰繁杂,再后刻上某位名人的款识,就往往被奉为珍宝,好像书法要“卖名头”一样,砚台也要“卖名头”,苏东坡,纪晓岚,这样的名头出现在各种制式俗不可耐的砚台上。实在是对古代藏砚家鉴别能力的一种侮辱,其实。古代文人喜好的砚台,大多是形制古朴自然,绝少人工雕刻,但质地上佳,易于发墨的素砚,这方面,文化传承上已经出现严重断裂的乾国收藏群体大概很难体会和理解,说到质地,古人对砚台质地的欣赏和品评的方法,乾国收藏家也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的,什么“青花”、“鱼脑冻”,“蕉叶白”这些端砚的石品的判断方法,以及“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等坑口的判断方法,乾国的收藏家也很少懂的,大多都是按书索骥,用古书上的解说不清的文字去夸大手中的藏品,只要是块老端砚,就说是“老坑”的,需知“老坑”在古代也是难得的,哪有那么多老坑?至于石品,一般收藏者更是不懂了。

    而圣平天国这场前后长达十四年、是乾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事实上,圣平天国是中土民族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死亡就多达7000万,它使乾国人口由4亿锐减到2亿多,经济受到极惨重打击。圣平军所到之处,延续千年的中土传统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彻底破坏。官员、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伙计、艺人、都被当为“妖人”杀死,圣平军的烧杀掳掠罪行罄竹难书,而所毁灭的,又岂止是一个砚文化?

    此时的徐传隆当然不会想到林逸青心中的这些想法,他因为面前这方砚的关系,对林逸青更多了一层敬意。

    但徐传隆一想到林逸青此行可能会遇到的事情,他的心情又不免变得压抑起来。

    “对了,徐兄要我过来,有什么事吗?”林逸青问道。

    “是这样,林爵爷,请借一步说话。”徐传隆见林逸青问起,将锦盒交给了身边的卫兵收好,然后向一旁伸了伸手。

    林逸青随着徐传隆来到了船舷旁,徐传隆看了看远处的江岸,对林逸青说道:“林爵爷,你初来这边儿,这里的有些事儿,怎么说呢?和您想的有些不一样,您要是看到了什么不过眼的事儿,最好……最好不要当真。”

    林逸青没想到徐传隆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由得很是奇怪。但他并没有多问,而是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林逸青预感到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但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静观其变。

    看到林逸青答应了,徐传隆似乎是松了一口气,当下二人又闲聊了几句之后,林逸青便告辞回到了自己的舱室。

    回到舱室后不久,林逸青便召来了高木淳一和岩根山人,对他们二人交待了一番,二人会意离开之后,林逸青打开了自己的武器箱子,取出狙击步枪,检查了起来。

    在检查武器完毕之后,林逸青出了舱室,来到了江藤晴子的舱室。

    看到林逸青过来,江藤晴子合上了笔记本,清澈的大眼睛看着林逸青,现出疑惑之色。

    “晴子在做什么?”林逸青看到她桌上的笔记本和鹅毛笔,笑着问道。

    “在整理日记,将这些天来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江藤晴子说着,将笔记本拿了起来,递到了林逸青的面前。

    林逸青饶有兴趣的打开笔记本看了起来,立刻便被里面的文字吸引住了。

    “抵达北京:”

    “在这个国家里,在我们所经过的地方,人口是极为众多而且是到处是那么多:我们走过的乡村前后每1英里路上的人数足以充塞我们日本最大的市镇。道路两旁不少别墅田庄散布在田野之间,大为增色。也足以证明其富裕。”

    “我看到许多肉店。店里切肉的模样同日本相似。但我不能说东京的肉类供应比北京好。”

    “在这大城市里,同我在日本的大城市所见一样,除了各种没有门面的商店以外,还有好几千人叫卖他们的货物。”

    “认为乾国妇女是被关在屋子里不准与外人相见的见解,是无甚根据的。会集观看我们的马车队的大量人群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妇女,这比例数字大大超过我在日本国内所遇到的由于观看新奇事物而聚集起来的人群中的妇女的数目。”

    “我们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