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六章 太后恩人(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啪!”只听得一声脆响,门房的脸上登时出现了五个清晰的指印。门房“哎哟”惨叫了一声,捂着脸退到了一边。

    “混帐东西!瞎了你的狗眼!徐先生你也敢收门包?还不赶紧把银子退回去!”

    “小的有眼无珠!望徐爷爷大人不记小人过,别跟小人一般见识!”门房忙不迭的上前跪下,捣蒜般的一连磕了几个响头,将三十两的银票双手向徐睿奉上。徐睿没有看他,朱雪雁见状上前。将银票接了过来。

    “来人!把这个不长眼睛的奴才拖下去!重打二十!给他长长记性!”贵祥吼道。几个仆人应了一声。上前便将哭喊饶命的门房拖了下去。

    “公爷!公爷饶了小的这一回吧!——小的再也不敢了!——”

    门房的哀号声渐远。贵祥这才请徐睿和朱雪雁进入内堂。不多时,他便差人将喜讯飞报宫里。

    西苑,镜清斋。

    仁曦太后正和荣昌公主说着话儿,李锦泰一溜小跑的进来,仁曦太后看到李锦泰走的急,眼中闪过讶异之色。

    因为在这个时候,除非有什么紧要大事,否则李锦泰是不会在她休息的时候打扰她的。

    “李大总管是不是有什么紧要事要报给皇太后知道。臣妾要不就先告退了。”荣昌公主见状起身说道。

    荣昌公主知书明礼,是敬亲王的大女儿,比彤郅皇帝大三岁,是显凤皇帝在世时最喜爱的亲侄女,是韶光皇帝的亲孙女儿,真正的金枝玉叶。仁曦太后特别喜欢她。先封她为固伦公主,这是大乾朝公主里最高的品级。她后来为表示谦逊,则自请降为荣昌公主。仁曦太后把荣昌公主指给景寿的儿子为婚。可惜好景不长,景寿的儿子婚后不久病死,荣昌公主年轻守寡。又无儿无女,仁曦太后于心不忍。因她本是宫里长大的,所以时常接到宫里、园中来,既免去她个人的孤寂,也好打发自己的闲暇时光。

    “能有什么事儿?你坐着,不妨事的。”仁曦太后冲她摆了摆手,示意不打紧,要她坐下,荣昌公主便重又坐了下来。

    “什么要紧事儿?这么急匆匆的?”仁曦太后看着李锦泰,端起茶碗,轻轻呷了一口,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承恩公府上来人了,说是徐先生找着了,要奴才赶紧的报与皇太后知道……”李锦泰说道。

    仁曦太后听了李锦泰的回答,身子一颤,手中的茶碗竟然掉落在了地毯上,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呼吸也停顿了,泼洒的茶水溅湿了她的裙裾,她竟然浑然不觉。

    “皇太后……”荣昌公主和李锦泰见状大惊,齐声呼道。

    仁曦太后轻轻摆了摆手,她象是想要说什么,但过了好一会儿,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她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起身,来到一个精美的紫檀木柜前。轻轻打开了柜上的一个放小东西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个雕花小金盒。

    李锦泰知道这个小金盒里放着的,一定是对仁曦太后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物品,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仁曦太后默默地盯着小金盒看了一会儿,轻轻的将小金盒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取了出来。

    那是一个小小的用灰白色玛瑙雕成的瑞兽造型的镇纸。

    看到仁曦太后手中的玛瑙瑞兽镇纸,李锦泰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类文人用的小镇纸多为案头把玩之物,宫里有的是,而且随便拿出一个,无论材质还是雕工,都比仁曦太后手里的这个要好得多。他不明白为什么仁曦太后会如此的珍视这件东西。

    镇纸被取出的一刹那,李锦泰瞥到了小金盒里一张老旧的纸笺,立刻明白了过来。

    他知道那张纸,其实是仁曦太后的大恩人——当年的清河县令吴棠的名帖。

    那么这玛瑙镇纸……

    仁曦太后的眼角闪过一丝泪光,她深吸了一口气,放缓了语气,问道:“李锦泰,承恩公府来的人,当真是这么说的么?”

    “哎哟,老佛爷,奴才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敢诓您啊!”李锦泰吓得连忙跪了下来,“承恩公府来人当真是这么说的,说是‘徐先生找着了’,千真万确。”

    “你起来吧。”仁曦太后点了点头,将玛瑙镇纸道,“你去传来人到这里,我有话要问他。”

    “嗻——”李锦泰忙不迭的起身,退了出去。

    荣昌公主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得对这位“徐先生”充满了好奇,但她熟知仁曦的脾气,因而并没有发问。

    不一会儿,李锦泰便带着承恩公府的报信人回来了。仁曦太后认得他是弟弟贵祥的亲随马德顺,便开口问道:“德顺。你说说。这位徐先生。姓甚名谁?多大年纪?生的何等模样?”

    “回皇太后的话,这位徐先生,姓徐名睿,表字茂长。”马德顺跪在地上回道,“年纪约有七十岁上下,发须灰白,身材高大,面庞清瘦。是饱学宿儒的模样。”

    听到马德顺的回答,仁曦太后的身子又是微微一颤。

    “那便是了……”仁曦太后的声音不知不觉的有些颤抖,“承恩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