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一章 旧的不去,的新的不来(2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龙去脉。

    在东亚,长久以来都一直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作为中央政府直接派遣官员统治的地区叫省份;诸如有自己的行政机构,但是没有独立的内政、外交和防务权利,须与中央政府的派员共同治理、且共推中原王朝皇帝为君主的地区被称为“内藩”;而拥有独立的行政权、外交权、自己的军队,但是承认中原王朝皇帝为“共主”。以中原王朝为其“宗主国”、每隔一段日子要向宗主国上表进贡。本国君主更迭需要获得宗主国册封的地区就被称为“藩属国” 。

    除定时(按照地位的高低分一年到十年不等)向宗主国朝贡外。平日里宗主国一般不会干涉藩属国的内部事务,即便出现了纠纷或者是战事,只有在藩属国上表请求宗主国来仲裁或者干涉的时候,作为宗主国的中原王朝才会出面调停或者直接出兵干涉,藩属国制度是古代中原王朝的主要外交手段,藩属国王必须臣服于中原王朝皇帝,服从中原王朝政治模式的影响和管理,同时中原王朝也可以保护他们的领土完整。这是中土人骄傲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中土人认为自己拥有最高的权利,是真正的文明,唯一的世界中心!

    宗藩体制下、中原王朝的统治阶层和知识阶层的脑海中,天朝的物产丰足、无所不有,天朝以外都是“化外之地”,与内藩外藩的所谓贸易往来往往都是中原王朝的亏本买卖。换句话说,外藩进贡的物品值一两银子,天朝上国回送的物品绝对要值几两甚至十几两,非如此不能显示天朝的富足和无所不有。说得好听一点那叫“散财童子”大把的撒钱给周围的叫花子,说得“通俗”点的话那活脱脱的就是一个为了虚名而甘愿割肉挨宰的冤大头了。

    可以说是中原王朝古代的地缘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出现。在大航海时代没有到来的时候,沿海地带是天然的大后方。因为没有哪个敌手有能力从海上发动进攻,不需要在海岸线防御上花费精力;西南自西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后,世界屋脊和喜马拉雅山脉也就成了不可跨越的天堑,作用远远超过百万雄兵;北方的边疆虽然不怎么太平,但是有长城保护,又或是对手基本都是劫一票就走、玩票性质的游牧民族,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看:放眼西北,茫茫大漠一无所有;望眼东南,涛涛海水望不到边;眼瞅着西南尽是未开化的原始森林;东北那冰天雪地的也不是什么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原王朝的地缘实在是不错,望眼四周,还是自己的中原最好,知足常乐是中原农耕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自己的条件比周围都好,自然不会去惦记别人的土地。这和自身条件贫瘠,危机感强烈,成天惦记着怎么走出这片贫瘠土地的东瀛民族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知足常乐”思想支配下,对藩属国的内政,中央政府不愿意也不屑于去作干预,但有一个可能性是例外的,就是周围的藩属们闹得实在不像话,实在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到让朝廷在面子上觉得挂不住的时候,天朝上国为了面子问题才会端起一副家长的架子、高高在上的以老爹教育淘气的孩子的口吻下斥责书, 如果在这个时候闹事的藩属服软认错、满足一下上国的面子以及虚荣心,事情绝对还有回旋的余地。比如随瑭之交的高句丽国主高元,在把上国挑衅到爆发的临界点之际立刻上表服软,自称自己为“辽东粪土臣元”,立刻换来了上国天兵撤兵回朝,之前随军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巨大的损失也因为“辽东粪土臣元”这短短的六个字而归于白费。

    如果是属国请求上国的天兵,那就更加是天大的面子问题了,在士大夫的心目中这是一种道义,一种天经地义的责任。小弟有难,身为大哥岂能坐视不理?于是又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和年轻士兵的生命扔了进去,换来的也就是属国的几声感恩戴德的“谢谢”,这还是最好的结果,搞不好还会被三心二意的白眼狼们在背后摆上一道,这种亏古往今来天朝上邦可没少吃。

    天朝上国要的就是一个面子,中原王朝历史上的对外用兵根源归根结底无外乎都是面子。随炀帝三征高句丽,靡费军费无算,无数将士埋骨异乡,最后换来的仅仅是高元的一纸降表,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还将一个原本富足强大的随朝给折腾了进去。

    在中原王朝执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之牛耳的时候宗藩制度确实可以体现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优越地位;可到了中央朝廷自己也没有能力自保的时候,再要维持这种宗藩关系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对于大乾朝。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朝鲜壬辰卫国之战。丰臣秀吉率日本举国之兵攻朝鲜,衰相已显的大眀朝出兵援救仗没打赢,大眀朝的鲜血却给抽了大去,后来还是靠了渤海部的力量,最后退了敌,撤了军,得到的是什么呢?貌似除了后世文人的赞颂之外没有什么。按道理来说,属国可以成为宗主国抵御外来入侵的“缓冲区” 。但在西方殖民者的面前。不论越南、缅甸、暹罗、朝鲜还是琉球,这些小国作为“缓冲区”实在太薄弱,说他们“弱不经风”都是客气话,宗主国尚且苟延残喘,更何况国小如薄饼的藩属国呢?

    在殖民成为时代主流的大环境下,保护国-被保护国体系为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