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七十九章 帝俄备战(3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拉琴科耳边回响,由于他居住的房屋的穹顶而更加响亮了。

    “哦,好,这一切你都知道。我要去洗洗了。”

    他以前到过那儿,他知道那儿的一切。

    “我到过这儿,”康德拉琴科说。他以前到过那儿;十多年前,在六月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里,他第一次和塞巴斯蒂安一道去那儿,那时沟里长满淡黄色的绒线菊,空气里充满了夏天的芳香,那是特别晴朗的一天;虽然他常常去那儿,每次的心情都不一样,但是,在他这最后一次旧地重游时,心里回想起的却是他第一次的访问。

    那一天,他也是漫无目的地来到这里的。那时这里在划船比赛。那块地方现在已经沉没,被人遗忘、不能复原了;海水很快把它淹没了,那时这里还是一座精雕细刻的小镇。在她空阔、安静的街上,人们像在黄金时代那样走路和说话;她秋天的雾,灰色的春天,她那难得的夏天的光辉——像那天那样——这时栗树开花,钟声清晰地高高飘过山墙和圆屋顶,散发出几个世纪的青春的柔和气息。是这种寂静使他们朗朗的笑声发出回响,使回声静静地、欢乐地在喧闹声中飘扬。在划船比赛的时候,一群妇女闹哄哄地来到这里,人数多达几百,她们嘁嘁喳喳,花枝招展地走在卵石路上,登上许多级台阶,游览观光,寻欢作乐,喝一杯杯红葡萄酒,吃面包夹腌黄瓜;撑着方头平底船在河上到处转,成堆地拥上游艇;她们出现在那些年轻人里爆发出一阵阵十分滑稽的的逗笑的对话,她们在大学教室里的合唱特别引人注意。闯进来的这批人的喧闹声响遍了每个角落,在这小镇里,这闹声不是一般的喧闹,而是引起最粗俗骚乱的源泉。人们当时正在开舞会。在康德拉琴科居住的四方院子的前排楼房下已经铺起地板,支起帐篷,在门房周围摆满了棕榈和杜鹃花……

    现在,美丽的小镇已经不见了。

    她消失的原因,是俄罗斯帝国的海军和海防建设。

    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圣彼得堡就在波罗的海之滨,这片海域对俄国至关重要,阻止外敌从海上威胁首都成为俄国海军的首要任务。到目前为止,波罗的海方向上的最大威胁无疑是英国海军。作为传统大陆国家,俄国在海军理论和海军战略上可谓相当欠缺,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海上危机,俄国人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此俄国只能参照他国,首先是法国,因为法国也是传统的大陆国家。但法国在海军方面能够提供给俄国的参考相当有限,还往往存在很多问题,象法国建造的铁甲舰往往上层建筑较大,重心较高,加上舷缘内倾大,在海上转向时倾侧严重,稳性不足。

    在海军政策和理论上,奥贝的“新学派”盛行的“小舰鱼雷”理论对俄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人主张在波罗的海大量布署雷击舰和潜艇,要用“蜂群”般的雷击舰和潜艇淹没来犯的英国海军。这一主张的优点是省钱,见效快,不象传统主力舰队那么复杂昂贵。俄国陆军高层也欢迎这种理论,因为海军要的经费少了,陆军的“蛋糕”自然就会大一些。在一些人看来,铁甲舰实在是费钱又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

    但偏好“大舰巨炮”的俄国高层不允许这样的“小海军”出现。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选用哪种款式的铁甲舰,对英国这样一心谋求海上霸权的国家来说,这不是问题,他们只要安装了巨炮、充当远洋舰队核心的标准铁甲舰。但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来说,他们还有一种看起来物美价廉的选择:岸防舰(说的好听点叫“岸防铁甲舰”)。这类军舰只安装少量的大口径主炮,装甲也薄,对航速和续航力的要求也低于正常的铁甲舰。事实上,波罗的海沿岸的瑞典、挪威、丹麦等国都选择岸防舰作为海军主力。但亚历山大三世不能容忍自己的海军与北欧小国为伍。(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