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两班罪恶(3 / 3)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往后就愈演愈烈,与勋旧派对立的士林派步入朝廷之后,士大夫的斗争又空前激烈起来。成宗大王时代,士林势力踏足朝廷,在朝廷急速地推行符合士林派施政理念、而与勋旧派方针利益相悖的政治改革,勋旧与士林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在燕山君时代引发了一连串的“士祸”,连绵不断直到明宗大王时代。在此五十年间的士祸当中,屡次遭受打击的士林势力,在朝廷形成朋党,于是,士大夫的斗争又上升到党争阶段。

    “壬辰倭乱”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官府能够征召的良民减少,官军无力负担起整个战场的抵抗,而不得不依靠义军作战。因此,对义军的论功行赏产生,从而为贱民、奴婢从良开辟了道路。为数不少的公私奴婢和非两班的良民,通过参加义军而获得官府的嘉奖,或脱离了贱藉,或步入了两班阶层。胡乱当中也有类似的奖赏原则,对建立军功的下层人民授予高一级别的身份。另外,为了恢复战后蹂躏的社会经济,官府采取了卖官的措施,一批愿意缴纳粮食的富农,跻身于两班行列,通过缴纳粮产而晋位两班的并不局限于富农商人,甚至连公私奴婢、手工业者也乐于此道。后来,这种卖官制度成为了惯例,一旦官府出现经济危机,就大量地卖官鬻爵、出售未署名的任命状,晋身两班成为寻常的交易,之后,两班的人口迅速上涨,到了近世,两班户在总人口的比重,甚至已经达到多数,占了六至七成左右。

    一方面,下层民众不断跻身于两班行列,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固有的两班失势,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沦为乡班(乡下的两班)甚至地位更为低下的劳动者。没落的两班是朝鲜王朝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失意的没落两班往往会与朝鲜王朝发生正面冲突,领导各种民乱对抗官府。

    由于战乱和饥荒,朝鲜朝政局不稳,两班身份制的变动导致两班人数暴增,但内部低级别两班比例过高,于是两班内部分化严重,掌权两班腐化堕落,失权两班没落贫困,两班总体的社会功能明显滑落;两班社会地位的下滑与中人社会地位的上升,加之在乾国的洋务运动影响下,对外开放导致新兴富民阶层的兴起,两班与非两班阶层间的差别缩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更导致社会关系发生剧烈变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两班身份价值观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两班在名义上虽然仍然高居统治地位,但社会身份明显贬值。

    两班人口的膨胀一直是两班阶层无法克服的痼疾,两班人口的自然增长,已经使得两班阶层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而自从朝鲜王朝中期以来,历尽“倭乱”和“胡乱”,两班与庶民的界限模糊,大批非两班阶层的人口涌入两班阶层当中,两班自此权威一落千丈,“凡此种种,万民涂炭,村村哭声连天,人人怨声载道,八道民心惶惶。两班官吏以至富豪,既鱼肉百姓,民恶能不以为敌?彼之生存,全仗百姓,何故置百姓于死地?故百姓日夜盼国亡,有言必称亡国,曰:‘此朝必亡,非亡不可,何不早亡?’”以两班为基础的朝鲜王朝政治体制的崩溃已是不可避免,朝鲜王朝因两班而踏上了败亡之路。

    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朝鲜日趋没落的现状,金泰馨伤心的哭了起来。

    门开了,林逸青走了进来。

    看到她在哭,林逸青先是一愣,但看到她桌上的报纸之后,他立刻明白了过来。

    林逸青故作哀愁状的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照片和报告随手丢在了桌子上。

    金泰馨看到他进来,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泪水,便立刻止住了哭声,取过手帕,拭去了脸上的泪痕。

    不等林逸青说话,她已经看到了桌子上的照片,立刻将照片拿了过来。

    看到照片上两班官吏鱼肉百姓的情形,她感到胸腔里似乎有一团火在燃烧。

    “爵部大人,您英明神武,天下少有,为朝鲜也做了许多实事,您知道朝鲜在发生这样的惨事,为什么不阻止呢?”金泰馨扬了扬手中的照片,大声质问道,“您把这些用相机拍下来,拿给我看,就是为了刺痛我这样一个弱女子吗?”(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