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处处烽烟(2 / 4)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秦国郡县兵反应过来后一直在与造反的首领们来回混战。

    吕哲认为会先失陷的会稽郡却是相对显得平静,只有一个叫龙且的起兵反叛,这人的家里似乎是打铁的,举兵之初就带着武装铁器的五百多族人四处攻掠,倒是成功的打下了乌伤县,后面散粮聚拢五千余人,又前去攻打大末县,可惜的是这一战反而被当地一个叫钟离昧的郡县兵五百主带兵击败。战败后,龙且带着残兵遁入深山老林,就此失去踪迹。

    会稽郡除了龙且之外竟是无一人反叛,这点不能说不奇怪。显然,居心叵测的项氏还是不愿意太早起兵当出头鸟。

    项氏现在在干什么呢?他们躲在会稽郡暗自练兵是绝对的事实,但是项梁却是化名投入了会稽郡郡守殷通的帐下充当幕僚,项伯还在四处奔走根本不在会稽郡,项籍(羽)则是正在四处惹是生非。

    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可以说项氏根本不会那么早冒头。或许他们会像历史上那样,等待各处烽烟四起,秦国国力呈现虚弱状态才会起兵,而且很可能还是想走那种“摘桃子”的路线。

    也就是说,项氏正等着一些人当出头鸟去消耗或者牵扯秦国的兵力,等待某个谁的反秦势力壮大,然后靠着项梁吹嘘出来的名望投靠过去,像是历史上先投靠吕臣再取而代之那样的霸占巢穴。

    扭曲事实或者将项氏想得太狡猾和阴暗了?喔,老天……历史上的项氏就是这么干的!

    与之项氏的作为相比,吕哲可以说是显得有些身不由己。

    吕哲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新的粮食渠道,随着日益见久他倒是发现靠捕猎来缓解粮食的做法有些想当然了,虽然有缓解粮食压力可是效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倒是在长江展开渔业的做法他是做对了,长江的水产十分的丰富,哪怕是在鱼类最不活跃的夏季每天的出产也十分的多。

    长江是淡水鱼,基本是可以食用的鱼类,现在也还远远没有到了鱼类交配产卵的季节,吕哲命人将作业分得散一些,一方面可以充当预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的不会涸泽而渔。

    人一直吃植物类的食物会有比较强的饥饿感,可是有了肉类和油水,人对植物类的饭量就会减少。

    捕猎和渔业的产出对于吕哲麾下的人们来说,以前他们需要吃很多才会饱,现在配着油水十足类似于如卤汁的酱料,再搭配那么一条最常见的草鱼(也叫青鱼),吃起来不但美味且很容易饱。

    渔业的捕捞对于吕哲来说还有一种福利,现在的长江水产可以说种类多到一种夸张的程度。像是河豚、鲥鱼和刀鱼这些在现代十分珍惜或者宝贵的渔产,现在是普遍到不行的东西。

    作为全军的主将,吕哲近段时间吃的东西可以说稀奇古怪,鳄鱼肉吃过了。犀牛肉也吃过。河豚和鲥鱼更是不在话下。而一些如蟹类虽然还不是最肥壮的季节,他也是一个个尝了个遍。螺类的东西倒是敬谢不敏。天晓得那些色彩斑斓的螺有没有毒。

    说到毒,河豚其实也有毒,不过楚人早就有一套相应且十分成熟的吃法,像是吕哲吃的河豚肉就是切薄了沾着酱料生吃。和吃生鱼片没什么区别。

    尽管还是缺粮状态,但是有了出产极大的渔业,再加上对云梦泽大规模的捕杀,情况倒是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现下,江陵的人口大约是有五十来万,其中差不多一半是从各地的县、村、里逃亡而来。这些逃到江陵的民众,他们到来的时间不一。来了之后就会被当地的军队记名造册,然后安排活计。

    以工代赈……好吧,俗套到不行的方法,或许也不应该用“赈”这个字眼。不过吕哲确实不想白养他们。那么各项的工程也就在吕哲的操作下启动了。

    夷陵和江陵中间的平原地带要改造成耕田,其实改造并不是想象中不是那么简单,只是拉个犁除个草就是田亩。

    对田地的改造手续十分的复杂,除了清除田地里的植物之外,还要翻整地面挑出石块石粒什么的。手续只有两道没什么复杂?那只能用“说得简单做起来困难”来反驳,光是清除那些植物的根就是一道很繁杂的事情,更加别谈清除石块石粒。

    除了对田地的改造,吕哲在山岭要道和长江对岸的兵堡建设也已经动工,在前期有木板和架子的准备之下,建立兵堡除了需要在建造地人工制造出泥浆倒是真的没什么难度。

    吕哲自然也不可能每个兵堡都亲身前去督造,他用前三座兵堡的建造来教会一群人。

    别以为古人是白痴,吕哲重复的解说和教导下,只是三座兵堡作为范本就有很多人理解建造工序。

    一切都进入日程,吕哲才将注意力完全转到对军队的建设上来。

    逃到江陵的黔首以青壮年的数量较多,他们之中合格的人被挑选出来成为新兵,这一挑选竟然又组建起一支三万人的部队。

    吕哲麾下本来就有五万人,除去分别驻扎在各地县的部队,算上新组建的三万,江陵目前总共有六万军队。那么也就是说,吕哲麾下的军队总数量已经达到八万。

    借鉴于三国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