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八十九章:岂曰无衣(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么,渐渐驰骋向前的秦军骑兵吟唱起了来自古老的声音……

    “岂曰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马蹄在轰鸣,充满苍凉韵味的《诗经•秦风•无衣》在被吟唱,驰骋于最前列的秦军骑兵慢慢将从汉军那边得来的栋木材料骑枪放平,中间队列的秦军骑兵握好了手里的骑弓,最后面的秦军骑兵手中的战剑倾斜前指。

    “呜呜——”

    “嘿!”

    “呜呜——”

    “嘿!”

    “呜呜——”

    “杀!!!”

    那一刻,秦军骑兵脸上的表情狰狞,他们的眼眸里却是含有一种莫名的神圣的坚毅,这支黑色的军团重新归于沉默,渐渐西斜的夕阳下黑色前行的骑兵队中源自青铜带来的寒芒。

    同样采用锥型冲锋阵的秦军接近迎头撞上了迎上来的匈奴骑兵时是先发射箭矢,这一次并不是那种连绵的波段射击,是平地升起一朵“乌云”的覆盖式漫射,秦军骑兵和射出箭矢维持平线一同向前,箭矢最先落下带来杀伤,随后是秦军骑兵的前锋平放的骑枪刺入了血肉。

    轰鸣的马蹄声中栋木碎裂的响声并不起眼,所带来的画面却是被刺中的匈奴骑兵被一股巨力穿透发出惨叫,透心凉的矛尖带着死去的匈奴狠狠地甩出去,尸体可能是撞到另一个骑兵引起一阵人仰马翻,也可能是落在地面被马蹄子踩踏成为肉泥。

    必须说明的是,骑战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占据优势的匈奴骑兵一直都在冲锋凿穿与迂回转向中不断来回重复冲锋,章邯率军支援的时候恰好是匈奴骑兵再次凿穿,两支敌我双方的骑兵也才面对面直接发生碰撞。

    短暂的交锋不知道有多少人从战马上掉下去,到处可见骑枪碎裂后木屑乱撒,声声的哀嚎与惨叫是那么的急促。汉军的制式骑枪长度达到四米四,让秦军骑兵占足了来自长兵器的优势,双方对撞的刹那是黑色的秦军骑兵在瞬间就撕开了匈奴骑兵队的口子,不过秦军骑兵也不是没有麻烦,一些西极马在失去匈奴骑兵的控制后乱窜,所导致的是连环的相撞发生,秦军这边的队形也就出现了扭曲。

    冒顿已经命人吹响了与秦军交锋部下脱离撤退的命令,参战的匈奴骑兵是与二千左右的秦军骑兵战了一阵,本身出现伤亡锐气不是那么锋利,交战也消耗了参战匈奴骑兵的体力,另外就是剩余下来一千六百左右的匈奴骑兵在面对三千秦军生力军很明显也处于数量上的劣势。

    骑战交锋时的交错而过其实也就是发生在那么几个呼吸之间,然而就是在那么几个呼吸的时间里,原本还有一千六百左右的匈奴骑兵于脱离之后只剩下不足一千二百人,秦军骑兵也从三千人下降到二千八百人左右。

    冒顿主动命令部队脱离战斗,完成解救部下目标的章邯与先前参战的残余会合立刻将兵锋指向另一处战事不利由余齿所指挥的汉军游骑兵。

    身为将领的自觉让章邯在赶往救援的路上已经在做战事小结,他充分认识到枪骑兵在高速冲锋时展现出来的杀伤力,刚才取得的战果只有少部分是箭矢,更多是来自于枪骑兵的接触战。

    “栋树材料做成枪杆吗?”

    很明显,骑兵对战时,无法组成密集阵形的箭阵,双方又都是处在移动的姿态,射出的箭矢越远杀伤力也就越差,秦军致力于发展超远程弩骑兵的计划显然并不是适合,急于需要寻找新的骑兵发展方案,而章邯似乎也找到了?

    当然了,并不是说箭矢对骑兵没有用,是指无法形成大规模覆盖的箭阵对能够快速移动的骑兵杀伤性有限,特别是在骑兵能够预判箭矢落下位置的前提下,不成覆盖模式的箭矢相对容易被躲开。

    如果是大量的弓弩兵结成箭阵又有工事作为依托,可以形成覆盖式的箭阵模式,以防御姿态面对采取进攻的骑兵还是有非常强悍的杀伤性。

    历史上不管是卫青的步兵军团,还是李陵组织防御箭阵,又或者是后面的李广利(贰师将军),他们都充分利用局势,大量使用弓弩部队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损比,不过前提是匈奴人主处在发动进攻的那一方,他们都是结阵防御姿态。而若是换成弓弩部队没有防御工事作为依托,匈奴骑兵总是能给弓弩部队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弓弩部队就要成为损失惨重的那一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完成加速的骑兵每秒至少能移动十四米以上!

    就在章邯率军解救部下期间,另一处战场传出了一阵阵高喝,那是张苍率先喊出,随后八百汉军游骑兵即将与敌军发生碰撞前的呐喊,他们在高声吼叫:“吾王至上!汉军威武!”

    “吾王至上”是禁军战前的口号,他们改编为国防军序列不过是近三个月的事情,一时间习惯还没有改过来。

    每支军队都会在战前呼喝口号,一支军队的口号所代表的是一个族群(国家)的特色,王权味道越是浓厚的军队口号绝对是与统治者能扯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