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九十五章:凯旋与献俘(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有数十个小弟,晋国依靠从小弟那里收来的保护费过得异常的滋润,让晋国成为列国中武士最多的国家,在其它列国只能出兵数千、一万、两万的时候,晋国仅仅是动员一两个大领主就能拉出数万的军队,动员所有领主更是能拉出数十万的军队,其它国家根本就比不了。

    晋国存在的时候,因为晋国历代秉承的就是“尊王攘夷”的国策,因此周王室虽然已经无法控制各诸侯国,但是因为晋国尊重周王室,周王室至少还能保证一些尊严,各诸侯国的兼并也不是那么激烈。

    晋国三分消失之后,失去了晋国的庇护周王室不但成了摆设,各诸侯国连起码的尊重也几乎是没有了。晋国的消失直接导致的是各诸侯国因为头上少去一座大山,之间的兼并也变得异常激烈,直接让华夏的历史从春秋阶段进入到战国。

    很多历史都是能在图书馆就能查到,各国的使节来到南陵只要去图书馆就能找到相关的文献。

    弱小的人总是会学习强者,国家依然是如此。各国使节团能用眼睛看到东方这个帝国的强大,他们理所当然也会想要学习帝国强大的东西,那么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文化,现代各民族抛弃掉本民族文化的服装改为西装革履,那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时间要是久了嘛……连思想和价值观都会同步。

    帝国有一些部门已经在研究文化输出的事情,他们坚信只要异族接触到帝国的文化,使之生活日常上的习惯与帝国这边靠拢,帝国在未来的开拓中必然会更加顺利,那就是为什么各国的一些人能够得到允许自由出入图书馆查阅文献的原因。

    “看!他们在战争中的俘虏出现了!”

    “匈奴的王,叫什么单于的那个人,他被装在囚车。匈奴是一个武力强盛的游牧民族,没想到竟然被俘虏了!”

    一阵欢呼声爆发出来,原来是战俘的队伍已经逐渐靠近城门,一些很重要的俘虏是被铐住装在囚车之上,有些则是一个串着一个用铁链锁着手脚进行步行。看俘虏的规模该是有近千人?

    来自远方的一些人惊呼是有理由的,中亚各国的那些人从中亚要前来帝国的路上也遭遇过匈奴人,双方进行了不少的接触,有些接触是进行贸易,不少是武力上的交锋,有了接触自然就知道匈奴是一个在草原上还算强大的游牧部落联盟。

    白虎门城楼之上还有另外一些人也知道匈奴的强大,像是本土被侵袭的乌孙人,他们与匈奴长期比邻,双方不止一次爆发过战争,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匈奴人的凶悍?

    姗姗来迟的东胡使节团也有人在白虎门城楼,他们看到头曼被锁在囚车那副狼狈的模样直接就是“哈哈”大笑。

    东胡与匈奴也是邻居,双方爆发的战争也是不少,不过通常情况下是匈奴在与东胡的战争中失利。

    “头曼被俘虏了,连带损失的军队至少也有十三万。现在匈奴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是的!匈奴与华族人交战损失了相当多的士兵,一些被头曼蛊惑南下的部族也是损失惨重。”

    “现在匈奴那边做主的是吉脱,他急需要一场大胜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吉脱本来是要联合丁零王、呼揭王、浑庾王等等部落联盟的人南下,可是后面丁零等等那些王变卦。吉脱很清楚单靠自己无法在与华族人的战争中讨好什么便宜,更是有可能会步头曼的后尘,所以也跟着其它部族的那些人扑向乌孙了。”

    “倒霉的乌孙人,他们本土有冒顿带着一些残兵败将在袭扰,马上又要面临漠北和漠南各部落的围攻,真是一帮可怜人。”

    东胡的一些人交谈中满满都是调侃与幸灾乐祸,他们来到南陵只是四天,可能是不习惯南方的气候或是什么,刚来的时候还是穿着羊皮袄,第二天直接换成了帝国这边的衣服款式。现在出席凯旋仪式的诸多使节团中,少数换上帝国服装款式的就有他们其中一伙,另外就是乌孙人、阿兰人、萨尔马尔特人。

    司马欣等一众将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上了城楼,他们正排成队列向吕哲汇报着某些事情。

    每每有一名将校说完,旁边就会有人将该人说的那些话大声传播出去。

    吕哲也会对进行汇报的将校进行勉励,他说的那些话同样也是被大声传播出去。

    这样的事情其实已经成为华夏历史上的一种惯例,一些仪式上君臣进行对答,有人将君臣的对话重复给众人。而话题无非就是一些公式化的东西,将校说战事如何如何的顺利,军队怎么怎么的威武;君王勉励将校继续努力,某支军队不愧是什么什么。

    那些被传播出去的话,每一次都惹来一阵欢呼。说是哪位将校说的,平民就会欢呼“某某人武威”,轮到重复君王的话,平民便是欢呼“吾王贤明”或者是“吾王英明”,话题中牵扯到某支部队,平民就该是欢呼某个番号再加上“万胜”的口号。

    战俘的队伍来到城门之前,该进行汇报的将校基本已经轮场完毕,这个时候吕哲就会从座位上离开,行走到女墙边上,由上而下观看战俘。他的手里有拿着什么东西,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