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零八章:几度春秋(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上古先秦时代厌恶儒家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应该说百家其它学派能够喜欢上儒家思想才是怪事。说儒家很会惹事也不是在胡说八道,儒家其实是攻击性非常强的一个学派。

    百家之中最为厌恶儒家的是谁?其实不是法家或是兵家,是墨家。

    墨家讨厌儒家是有原因的,起初是儒家抢了墨家的一些“业务”,例如上古先秦时代中的丧葬其实是墨家的主要“产业”,民间丧葬基本上是由墨家一些门徒出面,可是儒家将手伸到了丧葬这一领域上面来,两家的交恶也因此而起。

    然后呢,墨家主张的是丧葬上面的简约和朴素,认为人既然死了,那么下葬的时候就不要奢靡什么了,一切该有的礼仪和程序该有,但是不要做不必要的浪费。

    儒家在丧葬的观点上是什么?是主张哀荣,既是应该给予的陪葬物要符合身份,子孙应该让逝去的先人享受生的时候无法享受到的待遇。

    墨家和儒家的进一步交恶正是从丧葬不同的观点开始,双方大小冲突不断,冲突中甚至将法家也拖下水,然后是黄老、杂家、名家等等学派,混战圈子越建越大,牵连越来越广。

    “因为那些腐儒,儒家这一次得罪的人太多了!”司马欣真真是不希望儒家被全面打击,可是自己也被气得不轻,闷声道:“这一次,只看陛下怎么保住儒家,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保了。”

    萧何一阵轻笑,晃着脑袋:“以其说陛下怎么去保住儒家,还不如提点儒家来怎么自保。他们的历史包袱不少,这次又一次性得罪所有勋贵,不会好过。”

    说儒家容易得罪人真的不假,上古先秦时代的儒家一旦认定什么观点,那么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会坚持下去,也因为自己的观点与其它学派相驳,死咬着自己的观点不放,甚至是极力贬低其它百家学派的观点,仇人也就越来越多。

    不得不说的是墨家得罪的人也不少,墨家可是有“兼爱非攻”的思想,所谓“兼爱”涉及的范围太广了,“非攻”却是相对好解释。

    “非攻”有着很多的定论,既是不以强凌弱,不以错压对,不以众击寡……等等。墨家发生在春秋历史上有很多苦笑不得的事情,例如某个强国要去攻击某个弱国,然后墨家就会跳出来,派人去警告那个强国的君王“某某个国家那么弱小,你这个强国不应该去攻击”,要是这样要不至于令人哭笑不得,接下来还有一句“如果你不听奉劝,墨家将会开始自己的行动”。

    墨家以百家学派中一家的身份,或者是一家的力量来和许多国家叫板,听上去是不是很挠头,也显得自大?但并不是墨家不知死活,而是时代的“特有性”让墨家有那样的底气。

    春秋时期,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最多的时候有三千多个,有时候一个县就是一个诸侯国,拥有数十个县……也就是数十个城池就算是大国。

    墨家是周王室所有诸侯国都有发展的学派,他们广收门徒,亦是有自己学派的剑士,甚至涉及到了练兵领域拥有学派私兵。

    墨家干涉诸侯国的征战,他们通常的行动是什么?是派出墨家的门徒,一些学了守城兵法的人和工匠,帮助受到攻击的城池进行守城。

    其实要是墨家只是派出人手帮忙受到攻击的城池守城也只是招人恨,不会是成为死敌。墨家除了派人帮忙守卫城池,他们还会出动剑士前去攻击或者刺杀诸侯国的国君,试图以“围魏救赵”的方式,攻击出兵攻打某个城池的国君,来换取该国国君撤兵的承诺。

    墨家在历史上有成功杀掉过哪个诸侯国的国君吗?不好考察是不是真的有杀掉过哪个国君,但是看历史上并没有轰动的记载,且当做墨家没有杀掉过哪一个诸侯国的国君。

    哪怕是没有成功干掉过某国的国君,但是墨家妨碍诸侯国的征战却是事实,非常令人讨厌的事实。墨家有自己的剑士,甚至有自己的私军,某一段历史时期里,墨家的强大甚至要超过大多数诸侯国,一度达到“钜子令”一出诸国变色的地步。

    “秦国曾经因为得到墨家的友谊,在扩张道路上得到诸多的助益,可是后来最先针对墨家执行打击的恰恰也是秦国。”萧何示意边走边说,迈着步:“我刚才得到消息,墨家当代钜子向陛下呈禀,让陛下允许墨家剑士抓捕儒生。”

    “什么意思???”司马欣先是一愣,然后哭笑不得:“墨家钜子没有发烧,脑子给烧糊涂了吧?”

    “当然没有发烧,估计是认为陛下震怒会针对儒家,”萧何也是有点哭笑不得:“墨家钜子当然知道陛下不会允许,只是想要获得法家和兵家的好感,所以才会站出来表态。”

    墨家一度没落,到了秦一统天下的时期,其实墨家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相比起墨家一度拥有数千剑士、数万私兵的辉煌时期,墨家现在也就是小猫两三只。

    “他们好好的配合军队就好了,总有恢复实力的那一天,现在跳出来并不好。”司马欣似乎并不怎么喜欢墨家,那是因为他的出身背景。

    “是啊,好好的配合军队,用墨家秘法训练合格的斥候,又派出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