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章:撑不住了?(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甲遮挡住了脸,看不出他们的脸上到底是什么表情,不过看他们一个个不是紧握兵器就是伸手握住腰间的兵器,肯定是内心有什么想法。

    帝国是一空二白起家,最高的领导者并不是某国的王孙贵族,是从一介白身到有现如今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讲根本就不涉及什么底蕴。

    若是帝国统治者表现出太强的态度偏向性,很多明白人可以想象得出来,帝国根本就走不到现如今这一步。恰恰吕哲从来都没有太明显的态度偏向性,帝国高层的出身也没有唯一性,已经展现出足够的包容性,至少是对华夏苗裔无比的包容,韩广的那些言论才会惹来臧荼的苦笑,也惹得周边的甲士无比愤慨。

    追根到底不是吕哲表现出来的什么态度,是一批没有从中获利甚至是身价暴跌的人偏执了,才会出现不应该出现的言论。

    “中郎将,时间差不多了。您看?”船队的指挥,一名校尉揖礼道:“是不是让他们上船?”

    臧荼颔首,提点道:“路途上不可刻意刁难。”

    校尉愣了愣,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应“诺!”,然后招呼甲士将韩广等二三十人分批押上船。

    “臧荼!你要小心,也要坚守本心!”韩广死死盯着臧荼:“我的家人……”

    “不要多担心了,只要他们没有触犯律法,他们不会有什么事。” 臧荼安慰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他们自行找死,哪怕他是帝国三等子爵,是帝国一支军团的中郎将,也保不住韩广的家人。

    船来船往的长江水道,负责押解某些人的船只,它们只是少部分,相对起商船,军方在长江水道上的船只非常非常的少。

    帝都南陵坐落在长江边上,帝国对水道运输的利用已经达到一种高度,每日每夜经由水道运送物资前来南陵的船只只能用络绎不绝四字来概括。

    一国帝都本就会是全国内最为繁荣的所在,毫不夸张的说,天下财货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出于需要基本上都是会汇集向一国的首都。

    每一国的首都必然有其行政上的地位,带来的是达官贵人基本上是安家落户在首都。另外,一些豪商和富商,他们哪怕本来是不在帝都安家,也必然会迁移过去,就是不进行迁移也必然需要在帝都设有别馆或是分号。

    南陵是建立十来年的城池,从本来只有驻军到现在拥有一百八十多万的人口,发展之迅速只能用膛目结舌来形容。其实十年之间能够从没有一个居民到现如今拥有流动人口在内的一百八十多万人,坐落在长江这条水道旁正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全然因为南陵是帝国首都的关系。

    臧荼送别韩广,这样的场景只是正在发生很多幕中的一个,许许多多获得赐封的贵族,要么是他们送别人,要么就是别人送他们,离别时时刻刻存在着。

    今次获得封爵的新晋贵族不少,相对起吕哲前几次的册封只有四五十人,这一次获得受封的人数足有五百八十九人。

    帝国人口,将丫丫幼儿和老年人算进去,全国在册人口已经突破五千万。五千万听上去真的不算多,但是秦一统天下时期也就是一千八百万,经过战乱人口锐减的时候有迹可查的人口直接下降到不足一千两百万,可以说目前在册人口五千万,对于刚刚经历战乱平复下来不到四年,能够达到五千万人口实际上已经是非常夸张了。

    五千万人口,实际上十三岁以上的人只有不到一千七百万,那么也就是说有至少三千三百万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是跟吕哲制定的国策有关,那道国策正是鼓励生育的战略布局。

    “陛下,太多太多新生儿了!”萧何嘴唇在哆嗦,拿着名册的手也在抖动:“多生育奖励,新生儿相关辅助和养育,国家每年投入到这方面的国帑经过计算,不会少于三千万贯。”

    吕哲称帝了,萧何也是公爵了,该得到册封的功臣基本上一个没拉,算得上是吕哲最为大方的一次。

    有些勋贵因为职责的关系各归岗位,像是即将爆发的草原战事就牵扯到不少人力。有些没有职责的人则是留在帝都,他们忙着庆祝自己成为帝国贵族的一员,大大小小的喜庆宴会就没有断过。

    作为新晋的帝国两位公爵之一,萧何没有时间举办什么宴会,他最近可谓是忙着脚不着地,根本就没有时间平复自己喜悦的心,然后脑袋里被一大堆数据给堆满,甚至是因为太多太多的事情压着,原本因为成为公爵应该欢喜得蹦起来的心情,附带上一些沉重。

    “三千万贯啊,这还只是推测,也仅是相关辅助国策的条目,”萧何不得不哆嗦嘴唇,帝国的税收情况是很良好,可是花钱的地方也多,甚至可以说处处需要花钱,帝国大管家真不是那么好当。他抖着手,名册也跟着不断地抖:“医疗保健和日后的教学基础,更有那么多母亲暂时失去劳动力……,陛下,是不是暂停生育辅助啊?”

    “我的公爵,我的执政啊!”吕哲眨了眨眼睛,缓慢说道:“生育是关乎帝国千秋万世,朕无需再次重复重要性。”,说着顿了顿,停了一小会才继续说:“辅助政策,相关的配套设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