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六章:神奇的色雷斯人(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从非洲的黑人身上吸血,然后因为海航逐渐成熟开始到处乱窜,每到一地就吸血到哪里。

    任何在欧罗巴崛起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是依靠对本国民众吸血才完成崛起,也只有实在对国外掠夺不动了才会将脑筋转向本国的民众身上,但是这样做的君主通常也遭受无法承受的代价,不少国王就因为压迫得太过厉害被送上了断头台。

    白人依靠对世界掠夺四五百年的时间完成积累,然后世界几乎每个角落也都有白人的存在,并用自己的文化取代了当地的文化,不但是在经济利益上的掠夺,甚至被他们灭亡掉的种族根本就数不过来。到了最后,跳得最高,唱得最欢,说保护这个保护那个的也是他们。

    现在真的是一个相当好的年代,特别是对吕哲来说尤其如此。他已经撑过最艰难的阶段,帝国各方何方也在平稳的发展之中,最为难得的是因为一连串的先期开拓已经对国家打下了相对牢实的基础。

    扩张离不开人口和粮食,帝国一直都在鼓励多生育,同时打下南边大片疆土之后也有大量的屯田部队在进行产粮地建设。

    几年过去,南方的产粮地已经具有规模,不但供应着帝国平民阶层的需要,军方也只有来不及运粮而从不存在国家没有储粮的情况。

    “对于我们来说,北疆的大片沙漠或是沼泽地,西边高原,西北边的大片山脉和沙漠,等等的自然条件才是阻碍扩张脚步的存在。”吕哲说着莞尔一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帝国从来都没有停止山川舆图绘制的原因。”

    确实,对于很多朝代来讲,一来是历任的统治者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二来是国内的包袱太沉重无法向外开拓,三来其实就是因为自然环境的阻碍。每每旧的统治者被打倒,新的统治者上台之后都会向外挪两步,但是很快就又将脚缩了回来。

    皇帝行辕已经走到砀郡的睢阳。睢阳其实是在现代的商丘边上,这里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早在旧石器时代,“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新石器时代,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先后在此建都。此后的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朝梁国、南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

    当然了,现在除了极为少数的一些文人墨客,绝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寻找历史”的兴趣,找到古人的墓穴并且以美其名曰“考古”,实际上是挖人祖坟的事情更是没人敢干,因为这样不但官府要杀掉这些家伙,平民遇见一个也绝对是打死一个。

    砀郡的睢阳目前的行政地位……或者应该说名声几乎是没有,与之相较起来倒是战国时期出过一些名人的陈留相对还比较出名。

    出巡队伍来到这里只是因为睢阳是砀郡首府,另外就是需要解决一些状况。

    吕哲本来是要在单父停留一段时间,差不多是将落脚的时候,有人汇报睢阳那边发生了一起奴隶暴动事件,暴动的奴隶很快就被郡县兵镇压下去,可这是帝国有史以来第一起超过千人的奴隶暴动事件,领头的还是一个从地中海那边过来的色雷斯人,由不得吕哲不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色雷斯嘛,目前是地中海靠近中亚区域一个相对强一些的部族,他们没有建立国家,是以一种半游牧、半农耕、半猎人而存在的族群,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

    吕哲的好奇比较简单,因为他知道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那么一件事情,一个本来叫什么名字没人记得,成为奴隶之后被奴隶取名字叫斯巴达克斯的家伙。

    这个叫斯巴达克斯的家伙先是成为罗马南方行省的竞技场明星,然后依靠威望团结了不少同一个斗角士基地的奴隶,在奴隶主宴请客人的时候突然发动暴乱,将奴隶主一家杀了个干干净净,亦是杀了不少当地的名流和贵族,甚至是差点干掉一名罗马护民官的妻子,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睢阳领头暴动的家伙也有一个斯巴达的开头,不过是叫斯巴达米斯,他原本是从西向东逃亡的一份子,至于一个色雷斯人怎么会需要向东逃亡,那是因为这个家伙原本是在帕提亚做类似于雇~佣~打~手的角色,后面不小心下手过重打死一个权贵,帕提亚待不下去,巴克特里亚因为帕提亚盟友的关系也有相关通缉令,想去塞琉古帝国又无法穿过那么大片土地,只能是随着众多莫名其妙的族群向东。

    地中海的很多人在取名字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斯巴达”开头,一切只因为斯巴达曾经是地中海区域最容易出勇士的地方,再有了一名叫列奥尼达的斯巴达国王曾经敢带着三百亲卫与波斯数十万大军干,“斯巴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地中海文化的词汇中就是“猛人”的代名词。

    既然敢打死权贵,不管是不是不小心,首先这个叫斯巴达米斯的家伙胆子要肥,能以一个色雷斯人在一路逃亡中活下来,似乎后面还纠结了不少人自己建立一个部落,那么也必然是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暴乱是在矿场发生,因为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矿场武装有点……有点反应迟钝。”砀郡郡守庞林是一头的冷汗,他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