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一章:到底是荒诞还是辉煌?(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心中的地位,设计害死了自己的师兄弟韩非,然后在为官上也是多次刻意打击或者压迫同僚?

    也有另外的说法,说是李斯并不是单纯的嫉妒韩非,因此才设计害死了韩非,是韩非为韩国的公子,一旦韩非在秦国得到重用必然是会阻碍秦国攻打韩国,李斯和姚贾等人为了将已经部署好的秦国国策严格执行下去,他们才会想办法除掉可能对攻韩大业会造成障碍的韩非。

    李斯现在尴尬的却不是这个,是秦国后面之所以在民心军心士气上不高,他可是首个站出来支持始皇帝改革,进行中央集权制度的人,后面更是作为首领拉拢了一大批人为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之路扫平障碍和进行鼓吹。

    吕哲执行的可是“变种”分封制来着,不过这并不是关键,是始皇帝在中央集权制度上的变革让秦国转入盛极而衰,像是李斯等一些人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自然了,因为现在秦国已经不具备自己做主的权利,也没人再拿以前的事情出来说道,毕竟要是真正的追究起来,谁的屁股能够真的干净?

    “往事已非了啊!”吕哲不知道为什么发出了这样的感概。

    李斯微笑着,以他的为人绝不对在皇帝目前的状态下说什么事情,暂时只能是充当雕塑,脑海中也回忆着以前的事情。

    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不是现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说白了就是将世间所有的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事实上当时天下所有的权力也是集中在始皇帝身上,中央集权制度之所以会产生,那是秦国因为十年间灭掉了六国一统天下,因为地盘扩大了,能够产生利益的地方也成倍增加,可是很多利益都是在统一之战时落到了文武官员或是地方大族的手里。

    秦国的“剪羊毛”可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的惯例,历代秦君都会对国内的大族进行至少一次的清理。所谓的清理很有值得说道的地方,简约来讲,无非就是将私人财产转为国库,既能增加国帑又能消除掉有可能对君王权力造成障碍的人群。

    之前任何一代的秦君,他们在“剪羊毛”的时候都是针对某一些人,不是大面积大范围的“剪羊毛”,或许也是那些人自有取死灭族之道,造成的影响一般都没有多大。另外,历代秦君在“剪羊毛”的时候,其实也多多少少会漏出一些汤汤水水供下面的一些基层,来一个雨露均沾的行为。

    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怎么回事呢?他本身就是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存在,哪怕没干制度上的变革也没有谁敢违抗他的任何命令。他之所以会想用法理来确定那种权力,一是帝国疆域变得太大了,需要干这么件事情来再一次重申权威性;二是很清楚每一次的政~治改革都意味着一次重新的洗牌,之前是因为统一之战一些该清理的人没清理掉,借这个机会来清理;三嘛,那就牵扯到令人膛目结舌的利益了。

    在中央集权制没有执行之前,秦国是在执行郡县制吗?毫无疑问,只要是有读过秦史的人,会发现早在始皇帝嬴政出生之前秦国就已经在执行郡县制。所以吧,说始皇帝改革制度是为了执行郡县制,这个说法靠谱不靠谱呢?

    李斯当时是廷尉,他一直都是在向着成为丞相的目标前进着,那时候阻碍他坐上丞相宝座的除了隗林这个出身蜀地的老头子,还有始皇帝心中对臣子权力的约束。

    始皇帝执政以来,除了没有掌权之前有吕不韦这么一位相邦,到了始皇帝掌权之后慢慢消除相邦的权力,先一步改相邦为丞相,而后又执行左右两名丞相的变革,等于是将权力原本非常大的相邦进行权力分离和削弱。

    制度上改革了相邦,相邦的职权由左右丞相来履行,但是很多时候左右丞相并不是健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要么只有左丞相,有要么就只有右丞相,并且只要这个丞相有揽权的行为,很快就该回家去吃自己了。

    隗林这位出身蜀地,似乎还是古蜀国王室的苗裔,他在左丞相的位置上干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在秦国一统天下的时候存在感实在是有够低,反而是到了天下一统之后开始活跃起来。

    在一统天下之后的诸多事宜中,值得称道的事情之中就有隗林与王绾共同主持统一衡量度这么一件事情。他与李斯、王绾等许多人在始皇帝变革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中,几个人的表现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立场。

    现在嘛,以前很多秦国的官员其实也是活跃在帝国的官场之上,只是与曾经的地位显赫相比,他们在帝国只能说是中上游。

    其实那也是必然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对很多人来说是幸运的事情,吕哲建立帝国之后还有以前各个战国一些官员的容身之地,而不是被一番杀戮。

    李斯在吕哲兼并秦国的过程中立有功劳,而后又在兼并其他战国的时候有建策的功劳,结合在律法上当之无愧的成就,又经过一连串的考核……也许还有吕哲的偏重性,李斯现在在帝国与在秦国干的是同一个行当,那就是任职廷尉一职。

    帝国的廷尉权利比之秦国时期当然是显得弱小,廷尉署的很多权利是被分离到了检察署。不过近期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