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复杂情况的乌孙(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系上先前韩信以及五千留下来牵制的骑兵,使节团其余所有人都是继续后撤。

    一回到乌孙南部,刘邦等人就遇上了征西兵团的人马,经过询问才得知蒙恬已经到了乌孙这边。

    蒙恬是只带着五千骑兵就赶到乌孙,原因是乌孙西北部已经彻底乱了起来,那边最先遭殃的是乌孙贵族阶层。

    乌孙是游牧部落,他们因为并不固定居住在某处,实际上住的基本就是帐篷。乌孙西北部的乌孙贵族,他们大多数是在睡梦之中闻到了烧焦味,有些是成功出了帐篷没有变成“烤猪”,一些则是没有逃出去。

    乌孙人没有察觉到小月氏人的不稳吗?有的,并且他们也在提防小月氏人,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小月氏人的耐心。他们原本是以为大月氏人过来……至少是抵近到乌孙边境。小月氏人才会发动阴谋,没有想到大月至还在百里之外阴谋就被发动。

    一些没有提高警惕心的乌孙贵族在叛乱的第一时间就被杀死,连带家人也是遭到屠戮或生俘百般折磨,但并非所有乌孙贵族都是那么蠢。还是有乌孙贵族成功镇压反叛,真正让乌孙西北部彻底大乱起来的原因是乌孙王庭没有及时做出后续反应。

    “我真是服了!”刘邦知道乌孙人大多没文化,有些乌孙贵族也是蠢得可以,但勃西靡并不是一个蠢货,反而是有些聪明过头了。他直接问出关键:“帝国会帮乌孙进行镇压吗?”

    蒙恬倒是有些意外地看着刘邦。他之所以意外。那是之前没有想到刘邦的政治嗅觉会那么灵敏。

    确实,帝国现在还需要乌孙,那么就不能让乌孙陷入可能灭亡的内部叛乱,只是帝国从另一方面又不想要乌孙保持强大,因为强大的乌孙并不容易被控制。

    “告诉你也无妨。”蒙恬脸上带着轻笑,说道:“我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指挥军队帮助乌孙镇压叛乱,但仅限于乌孙中部、北部局部和南部大部。”

    刘邦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乌孙的地形,发现蒙恬的帮助还真是有够针对性的。

    乌孙西北部是一片多沼泽地带,实际上生活在那边的乌孙人并不是太多,那也是为什么小月氏人联合奴隶就能搅乱整个乌孙西北部的原因。

    乌孙中部是一片地形平坦的草原。这里也是乌孙最为重要的领地,它是被作为牧畜放牧的集中地,不但牧养着大量的牧畜,绝大多数乌孙人也是生活在这片平原之上。

    从乌孙中部往北,至少有七处沙漠地带,比较诡异的是沙漠地带那么多的情况下,局部是属于沼泽地形。这片区域内的乌孙部落并不算多,但该片区域却是阻挡呼揭、丁零的天然防御线。

    乌孙南部地形最为复杂,那里有着一道很绵长的北山山脉。不过说北山是一道山脉其实也有点值得推敲的地方,那边山峰非常多。但是山峰与山峰之间其实是存在空隙,各个空隙处或是谷地或是平地,只是地形因为有多处山峰的关系相对狭隘。

    对于帝国来说,乌孙除了能牵制呼揭、丁零等等会造成帝国大军对峻稷山攻击产生障碍的游牧部族之外。比较大的用处就是从乌孙这里获得足够多优秀的战马和牛、羊。至于乌孙人组成军队提供帝国驱使?帝国大军不断征战草原俘虏了那么多草原人,组建起来的仆从军就觉得挺累赘,最近都打算将仆从军打散调到帝国腹地当劳力用。

    说一句非常明白的就是,从帝国腹地到西域实在是太远了,虽然是征西兵团有携带牧畜可以作为粮食,但是一些军械上和一些植物类粮食的补充就已经挺麻烦的。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增加额外的负担。

    “乌孙连支撑防御呼揭、月氏、丁零的兵力都不够,哪里来的兵力协助我们?”吕臣一点都没有掩饰自己的嫌弃,说道:“再则,乌孙人哪怕是提供士兵给我们,恐怕是为了获得军械的成份多一些。”

    “嗯,勃西靡之前有谈过,说是愿意提供三万青壮护送使节团抵达康居国,甚至可以一直跟随使节团前往中亚……”刘邦见蒙恬嘴角勾了一下,顿了顿摊了摊手,说道:“他们确实是想获得军械,甚至是希望可以获得来自帝国的稻米。”

    蒙恬看了一眼刘邦,点点头:“乌孙现在有二万匹左右的良马正运输前往帝国的路上,他们能够得到想要的军械和稻米。”

    刘邦听得一愣,随后又马上释然,帝国最近一直在增加骑兵编制,帝国疆域上的产马地孕育出来的战马档次着实是差了一些,恰好帝国要的是一个虚弱但是有能力支撑的乌孙,那么用军械和粮食换取乌孙的良马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之前乌孙也是一直在向帝国出售马、牛、羊、皮革等等,但并不是直接换成军械,是出售之后获得货币。

    乌孙获得了货币,想要在帝国那边购买到粮食并不困难,但是想要购买到军械就挺复杂的。

    帝国并没有禁止民间生产兵器,不过民间能够生产的东西在某些“保护条例”的限制下有限得很,质量上也不能与官办生产基地相比。

    此前,乌孙人想要获得兵器,只有极少的部分能够向帝国的官方下订单,大部分是从民间的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