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五十四章:都已经注定了?(2 / 3)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其它什么玩意。最为夸张的是,他曾经听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多次发生的战事跟参谋们推演的结果完全一致,是任何的细节都一致!

    “那么……”刘邦涩声问:“我们出使的结果,早就被参谋团预料到了吧?”

    “是的!”韩信直接回答:“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遭遇与他们推演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出入。”

    “没人对我说过这些……”刘邦有些气急败坏:“我身为正使,竟然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

    韩信奇怪地看着刘邦,比较迷糊刘邦为什么会气急败坏。他说:“比较正常吧?像是蒙恬将军和季布将军,他们也只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会得到通知。”

    刘邦怒声道:“那还推演个什么劲啊!”

    “不事先告知,是为了防止出现误导,毕竟身为指挥官遭遇到什么事情之前若是知道,会考虑的事情太多,反而会遗漏一些必须认真对待的信息。”韩信不断点着头,似乎对这种论调深信不疑:“什么事都还是要有自己的基本判断。毕竟敌人不受我们的指挥,不可能按照我们的剧本演戏。”

    刘邦听着有种要发狂的冲动。他心里咆哮:“鬼话!都是鬼话!”

    事实上并不是什么鬼话,如果指挥官事先接收到过多的一些推测,失去自己的判断是必然的事情。因此每一次总会是必要的时刻才会得到参谋的警告,或者是指挥官怀疑自己的判断向参谋寻求对策。

    刘邦不是武将,他不会理解军方为什么会去相信那样的论断,只会认为既然已经推演出来,那就是等于“未卜先知”。可是他忘记了一点,推演毕竟只是推演,又不是拥有回溯时间的法术,可以进行时空穿梭来真正确认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推演还真的就只是推演,会不会发生只是取决于概率,然而概率是一件极为不靠谱的东西,不是还有一句话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吗?,没人敢百分百在战事上肯定什么事情必定会发生。

    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刘邦突然恶狠狠地盯向了韩信,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问:“那么你告诉我。咱们会被困在西域多久?”

    面对刘邦那副咬牙切齿的表情,韩信依然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模样。他说:“大概是两年?”

    “两年?”刘邦愕然了一下,急促声问:“是从我们抵达西域之日开始算起,还是近期才开始算?”

    韩信很不负责任地说:“那只是一个推测而已。”

    刘邦很有掐死韩信的冲动,可他并不敢,是打不过韩信,也是顾忌韩信乃是皇帝唯一徒弟的身份。他要真的韩信弄死,今生就等着在世界各地逃窜吧。

    “如果我……或者应该说是参谋团没有错误,蒙将军应该已经专门找你了?”韩信压根就不等刘邦给出回应,径直往下说:“然后会谈一些关于秦王的事情?”

    刘邦已经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了。他大喊:“对!蒙将军给了我一个意见。让我们和秦王的队伍合流,一同继续向西。”

    “那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参谋团又预料对了。”韩信一边说一边点头:“与秦王的迁徙队伍合流一同向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取决于冒顿会不会追。”

    “我就是在担心这个!”刘邦觉得自己好像又有点喜欢韩信了。他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脸蛋,含糊不清地问:“你认为我们应当与秦王的队伍合流吗?”

    韩信却是在发愣没有回答刘邦。因为他看到了远方大地的尽头出现了一道黑线。

    在西域的平原之上,远方突然出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军出现在大地的尽头,另外一种情况是出现了风暴。

    韩信并没有得到来自斥候的汇报,他又看向征西兵团那边,看模样也是该干么干么。既然是这样那道大地尽头的黑线是部队,并且是属于友军的部队。

    事实也证明韩信猜得没有错误,唯一有点令他意外的是,那支队伍不属于帝国也不是乌孙本族骑兵,是来自一个叫卑陆的西域王国。

    卑陆大概是在西域中部靠东的位置,在那片区域里只能算得上一个马马虎虎的国家,不过这个马马虎虎的国家竟然能够出动三千的骑兵,并且从骑兵的装束上来看好像有点意思。

    说卑陆骑兵有意思,那是因为他们是少有的在西域统一服饰的一支,并且与之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手持笔直形状的武器,他们的标准装备是一种看上去弯曲幅度颇大的弯刀。

    蒙恬、徐志、吕臣等人也出了帐篷瞧稀奇,他们看到刘邦和韩信之后,汇集在了一起。

    “卑陆啊?听说是少有的对乌孙不离不弃的国家。”刘邦在乌孙一直活动也不是纯粹的吃干饭,回忆道:“上一次应对呼揭和丁零的入侵,卑陆就出兵二千人?乌孙对那两千卑陆骑兵比较照顾,没有让他们受到多少的损失。”

    “不多的盟友之一了,乌孙人那样做无非就是立个榜样。”吕臣也不知道是在冷笑什么,一边冷笑一边说道:“卑陆人上次没有损失多少,反而是获得了很大的好处。所以嘛,这一次卑陆人多增加了一千个骑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