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三章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求订阅!)(2 / 3)  重生之铁血战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刻,正被无数日军指挥官议论,惦记,以及不解的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刘华。正悠闲的坐在白山县城内的前敌指挥部内,和自己的副手周保中司令员。两个人围在地图旁,讨论着此时此刻,前线各个部队不断传来的最新敌情通报。

    而面对日军五路大军,数十万人的重兵围剿。作为整个根据地最高指挥员的刘华,为什么还能够这么悠闲的,坐在指挥部内谈笑风生,完全没有被指挥部外面,乃至整个根据地的紧张气氛所笼罩呢?

    用刘华自己的话来说,此时此刻的他,就如同当时的姜太公一样()。而日军的五路大军,就是姜太公口中的鱼。而现在,他所做的,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至于这样做,原因非常的简单。日军五路大军,齐头并进。只要一方受到致命的攻击,其他几路大军,马上就会如同饥饿的狼群一样,一齐向自己扑过来。到时候,等待自己的就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在日军的内外夹击之下,全军覆灭。

    而面对日军这种打法,作为来自后世的刘华。首先就想到了后世解放战争中的一场经典战役。那就是近百万国民党军队,进攻苏鲁解放区时候,所运用的战术。

    当然,有出题的,也就有解题的。而当时的粟裕将军,就是这个解题人。

    面对国民党军队齐头并进的进攻,粟裕将军很好的利用了国民党军队,各个部队之间立功心切的心态。最终,在孟良崮,给国民党军队狠狠的来上了一个虎口拔牙,吃掉其一路大军。最终,打luan了敌人的部署,让敌人胆寒,迫使其不得不进行退兵。

    而此时此刻,自己面对的情况,和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刘华所制定的战法,和当时粟裕将军的战法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区别。那就是将等待敌人lu出自己的马脚,变成了自己主动出击,将敌人给打出马脚。

    敌人只要路出马脚,刘华手中所掌握的一万多jing锐部队,就会趁势而上。在阻击部队的配合之下,用最快速的时间,全歼lu出尾巴的日军部队。从而打luan敌人的部署,取得此次饭围剿作战的胜利。

    虽然,对于自己的战法,对于部队的战斗力。司令员刘华,非常的自信。

    但是,身边的周保中司令员,却是没有那么大的信心,毕竟,敌我力量的悬殊,明显的摆在那里()。想着前线每个主力师,六千多人的兵力,要硬生生的挡住日军一个主力师团两万余人的进攻。周保中的心中,从敌我双方接触开始,就一直没有放心过。

    想到这里,实在是憋不住的周保中,一脸担忧的对着面前的,稳坐钓鱼台的司令员刘华问道。

    “司令员,自从昨天晚上收到电报以来。到目前为止,五个主力师还没有一点的消息,你看。昨晚发动的夜袭,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啊…”

    看着面前一脸担忧神se,连早餐都因此,没有吃好的周保中司令员。刘华无奈的摇了摇自己的脑袋,一脸肯定的说道。

    “老周啊,这才不到半个xiao时的时间,你已经是第四次问我这个问题了。不过,我还是刚才的原话,我们要相信自己的部队。更加重要的是,夜袭战,一直都是我八路军部队对付日军最有利,而且还是最有效的一个战法。你呀,就尽管放心的坐在这里,不要担心。,如果不出意外,各师的捷报,就快来了。”

    果然,就在刘华的话音刚刚落下,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传到了两人的耳朵里。再看到一名通讯参谋,拿着电报气喘吁吁的站在自己面前以后。周保中就一脸急切的开口问道。

    “王参谋,是不是前线战报?”

    “是,两位首长,新兵纵队一师王强师长的报捷电报…”通讯参谋赶紧回答道。同时,将手中的电报,递到了面前周保中司令员的手中。

    接过电报,早就一脸迫切的周保中,马上就开始快速的浏览起来。与此同时,脸上紧皱着的眉头,也在一瞬间的时间就舒展开来。看着手中的电报,一阵浓浓的笑意,也开始慢慢的出现在周保中的脸上。

    看到面前周保中脸上的笑容,刘华似乎已经知道了电报内容的大概,同样是一脸笑容的问道。

    “老周,我没有说错吧()。说起夜战,我们中**队,可是xiao鬼子的祖宗。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的部队,经过连续几次的整训,再加上这次攻打白山县城的一次实战训练。其战斗力,更加有了飞跃的提高。快,跟我说说,这个王强,凭借着一个新兵师,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

    “是,司令员…”周保中一脸爽快的回答道。

    “经过一晚上的战斗,新兵纵队第一师,一共集结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的兵力。趁着夜se的掩护,突然向日军突出的一个步兵联队发动进攻。”

    “因为日军这个联队,经过白天的战斗。本来就非常的疲惫,而且只剩下两千五百余人。所以,经过三个xiao时的血战,新兵第一师成功全歼这个步兵联队。当然,第一师也付出了伤亡一千五百余人的代价。但是,补充了部分新兵以后,再加上缴获的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