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七章 进攻!再进攻!!(求订阅!)(2 / 3)  重生之铁血战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绝对不是巧合。如果我猜想的不错的话,八路军一定在酝酿一个巨大的yin谋。而这个巨大的yin谋,其目的,一定是谋取我重兵防守的山海关….”最后一名中将师团长井上中将一脸赞同的说道。

    虽然,对自己两位搭档的担忧,很闪大佐布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但是,仍然一脸自信的说道。

    “我认为,你们两位是太过于担心了。即使八路军酝酿再打的yin谋,在我三个主力师团如此强大实力的面前,所有yin谋,都将失去作用。我相信,凭借我三个主力师团的兵力,凭借山海关有利的地形。我们一定可以化解八路军所有的yin谋,守住阵地…”

    “恩,总体看来…我同意横山君的话。在绝对实力的面前,所有yin谋,都将失去作用…”剩下的两位是团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随即,脸上的表情,也从刚刚的惊慌失措,慢慢的变成了此时此刻的自信。

    不过,就在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一个巨大的yin谋,一个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yin谋,正慢慢的向他们的头顶袭来。

    距离日军后卫阵地不到三百米的特战一团出发阵地上。虽然,两地之间足足有长达三百米的距离。但是。一颗颗大口径榴弹炮炮弹爆炸产生的阵阵热lang,还是不断的向战士们的身上袭来。

    十分钟的炮火急袭,转眼即逝()。不过,十分钟的时间还是有近千枚各种大口径炮弹,落在了日军后卫阵地上。将本来就不怎么坚固的日军阵地给炸得一片凌luan。

    此时此刻,放眼望去,整个阵地,随处可见深度达到一米的弹坑。至于日军士兵的尸体,残肢断臂,内脏器官,则是随处可见。总之一句话,整个后卫阵地,此时此刻,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至于见守在阵地上的一个步兵联队,三千多名日军士兵。因为他们的轻敌,在一千多枚炮弹的爆炸声中,已经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名士兵,一脸呆滞的趴在地上,还没有从刚刚的震惊中反应过来。

    看到十分钟的炮火急袭已经结束。支援自己的重炮团,已经集中火力,对着自己正前方的日军阵地进行重点炮击。突击队指挥员李元清师长的嘴角,马上就露出了一丝的冷笑,对着面前的所有团营长,大声的命令道。

    “现在我命令,突袭支队,以特战一团为先导,紧随炮火指挥,向日军后卫阵地发起进攻,司号员,全体都有,吹冲锋号…”

    李元清自信的声音在战场上响起。紧随其后,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声,就开始在战场上回dang…先锋部队特战一团,近千名特战队员,马上就从藏身的草丛中一跃而起,抱着手中各种武器,对着几百米外已经被一片火海所笼罩的日军阵地,喷出了一条接着一条炙热的火舌。

    “同志们,冲啊…”三个成品字形布置的三角进攻队形,在偌大的战场上,就如同三把散发着阵阵寒光的尖刀。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在几十men重炮的掩护下,快速的向日军后卫防线的正中央冲杀过去…..

    整个进攻,不管是先锋特战一团的进攻速度,还是日军后卫联队的抵抗力度,几乎都是顺利的超出了李元清的想象。

    毕竟经过前所未有的猛烈炮击,日军后卫联队已经损失过半。再加上特战一团,紧跟着炮弹的落点发起进攻()。让位于炮火之中的日军,根本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的反应,就已经被冲到自己面前的特战队员们,用各种武器给she杀。

    “报告师长,特战一团报告,部队已经成功占领日军一线阵地,正向日军第二线阵地挺进….”

    “报告师长,37团,38团两位团长报告,部队已经越过日军一线阵地,正在逐步扩大突破口….”

    “师长,特战一团报告,部队已经成功突破日军后卫防线。目前,部队正以急行军的速度,快速的向日军山海关守军进攻前进。请师长马上派出部队,接收部队进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轻重伤员….”….

    一封接着一封的捷报,如同雪花一样,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内,全部飘到了李元清的手中。

    “师长,整个进攻,真是顺利的超乎想象啊。不到二十分钟,我们的特战一团,就突破了日军后卫联队的三条防线…师长,我看,我们的指挥部,也该跟着部队一起,向山海关方向前移了…”参谋长彭施鲁,看着手中一沓战报,一脸震惊的惊叹道。

    “命令师属工兵连,马上在突破口两翼埋设地雷,防止小鬼子进行反扑。38团二三两个营,在师属炮兵营的支援下,坚守突破口。同时,命令辎重部队,马上搜救所有轻重伤员。特战一团,37团,38团一营马上改变进攻阵型。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分三个方向,快速向日军山海关守军部队发起进攻。指挥部,马上前移,赶上特战一团….”李元清在激动的同时,对着面前的参谋长,快速的下达了一连窜的命令。

    “是,师长…”

    野战军前敌指挥部内,政委罗荣桓,正一脸凝神的看着不远处,已经被炮火完全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