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五章 亚洲第一兵工厂(求订阅!)(2 / 3)  重生之铁血战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大声的命令道。

    “是,首长,我马上就去传达命令….”

    半个小时以后,兵工厂副厂长王国强如约的站在了刘华的面前。在经过短暂的问候以后,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王国强厂长不得不带着面前的传奇人物,八路军东北野战军总司令刘华,对整个兵工厂的所有分厂进行一一的参观。

    “首长,这是兵工厂下属的步枪厂,随着日本关东军的到来,步枪厂生产的步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鬼子在战场上普遍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另一种就是小鬼子骑兵装备的三八式骑步枪。整个分厂,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日产步枪三百支的产能。”

    “这里是子弹厂,目前,整个分厂只生产两种型号的子弹,分别是6.5毫米口轻的步枪轻机枪子弹以及日军九二式重机枪所使用的重机枪子弹。至于具体的产能,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日产各种子弹合计六十万发。当然,如果进行两班倒的生产,产量会马上翻上一倍。”

    “首长,这里是轻重机枪厂。目前,整个分厂主要生产两种型号的轻重武器,分别是日军陆军常用的十一年式轻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歪把子轻机枪。至于重机枪,就是战场上常见的日军九二式重机枪。目前,整个轻重机枪厂可以达到月产轻机枪三百挺,重机枪一百挺的产量。”

    ………..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所有生产轻型步兵武器的分厂,在王国强厂长的一一介绍下,全部参观玩完毕。而就在这时,一行人,终于在刘华的期待下,来到了整个奉天兵工厂,专门生产各种重武器的分厂内。

    走进一间巨大的生产车间,摆在车间门口的几辆坦克,引起了刘华的注意。因为,眼前的几辆坦克,赫然就是日军用来横扫大半个中国的三种型号坦克,它们分别是:九五式轻型坦克,九七式中型坦克以及日军少量装备的五式中型坦克。

    而这三种日军装备的坦克中,唯一一种让刘华感到满意的就是最后一种,日军仅仅进行少量装备的五式中型坦克。因为,无论在坦克的火力上还是在防护装甲之上,和其他两种坦克相比,五式中型坦克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管日式坦克的性能怎么样。在兵工厂生产车间内看到坦克,刘华的心中,可以说是异常的激动。因为他清楚的记得,在关东军占领整个东三省之前,整个奉天兵工厂还不具备生产制造坦克的能力。而现在,自己竟然在兵工厂内看到了坦克,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的兵工厂,竟是日本长达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完全可以生产制造各种坦克以及装甲车。

    想到这里,刘华的脸上马上就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神色。对着身边的王国强问道。

    “王厂长,这里难道就是奉天兵工厂的坦克厂…?”

    “是的,首长,目前,整个坦克厂主要生产眼前三种型号的坦克。不过,因为制造坦克的特种钢很难进行生产,整个坦克厂的产量,一直都提不起来。目前,整个坦克厂可以达到月产各种型号坦克合计五十辆的产能。”面对眼前一脸兴奋的刘华,李国强赶紧回答道。

    “真没有想到,奉天兵工厂连坦克都能够进行生产了。快,王厂长,马上带我去剩下的分厂看一看,我现在,对整个奉天兵工厂可是越来越期待了。”得到面前王国强肯定的回答以后,刘华的一张脸上,马上就被浓厚的笑容所笼罩,对着面前的王国强,一脸激动的开口说道。

    “是,首长,接下来我们就去火炮厂…”

    十分钟以后,李国强指着大家面前意见更加巨大的车间开口介绍道。

    “首长,这就是奉天兵工厂的火炮生产车间。目前整个火炮厂,上至15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下至50毫米掷弹筒,包括配属的炮弹在内,全部都可以进行生产。目前,整个炮厂的具体产量为,月产各种口径迫击炮两百门,月产各种口径山炮野炮三十门,月产大口径榴弹炮12门。至于各种口径的炮弹,可以达到月产一万枚。”

    看到身边一脸目瞪口呆的刘华,李国强再一次开口说道:“首长,这些火炮,在日军占领整个东三省之前,奉天兵工厂就已经可以全部进行生产。随着东三省的陷落,日本关东军除了增加了整个炮厂的产量以外。还在炮厂的旁边,新增加了一个高射炮厂。”

    在刘华期待的眼神中,一众人在王国强的带领下,走进了高射炮长生产车间。随即,在王国强的介绍下,让刘华对整个高射炮厂的生产能力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长,目前整个高射炮长主要生产两种型号的防空武器。其中分别为20毫米防空机关炮以及75毫米大口径高射炮。具体月产量为机关炮100门,75毫米口径高射炮36门,至于两种口径的炮弹可以达到整整五万枚的数量。”

    数十个分厂一路走过来,此时此刻的刘华,除了震惊以外还是震惊。不过,震惊以后,一阵激动的心情,就涌上了自己的心头。因为,从现在开始,奉天兵工厂,就成为了整个东北野战军,乃至于整个八路军的兵工厂。

    当然,对于兵工厂的规模,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