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四章 关东军扩军(求订阅!)(2 / 3)  重生之铁血战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商讨出一个对策,用来应对日军可能对我根据地发动的突然袭击…”

    看到大家的脸上,因为自己的话,马上就变得严肃起来,政委罗荣桓的话锋一转,对着身边负责新兵招收以及训练的副参谋长李清,继续开口说道。

    “李参谋长,到目前为止,野战军下属的各个新兵招收点,一共招收了多少新兵…”

    “报告政委,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再加上对辽宁地区数十万满洲军部队的重新整编。目前,已经开始进行训练的新兵人数为十八万人。不过,因为新兵数量太多,我们暂时没有那么多的军官对其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副参谋长李清果断的回答道。

    “军官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一方面从原来的主力部队中解决一部分,另一方面就是总司令即将带回来的一部分干部。杨副司令员,马上将六个主力纵队师级一下指挥员中间的所有副职全部抽调出来,担任这些新兵的指挥官,同时,负责这些新兵的训练。另外,从十几万新兵种中间,抽调出所有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士兵,补充六个主力纵队中间去。总之一句话,一定要在一个星期以内,将六个主力纵队的所有缺额全部补充完毕,并且让部队保持最佳的战斗状态。”政委罗荣华果断的命令道。

    “是,政委…”

    得到两个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政委罗荣桓随即就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政治部主任彭真的身上。

    “彭主任,根据地政府机关的建立,目前已经走到哪一步了?”

    “报告政委,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目我野战军总部下属的辽宁根据地政府,经覆盖到了根据地控制的所有城镇。目前,我们的地方干部,正逐步将范围,覆盖到所有村级单位。”负责整个根据地经济以及政府机构建设的彭真,非常果断的回答道。

    “时不待我啊…彭主任,按照总司令的意思,小鬼子的反扑,随时可能降临到我们的头顶,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这样,我再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务必将我根据地政权机构覆盖到所有的村级单位。同时,加强力量对根据地周围村庄和集镇的控制力度。争取在日军发动反扑之前,我们的政府能够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短暂的沉默以后,罗荣桓一脸坚决的命令道。

    “请政委放心,一个星期的时间,保证完成任务….”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局面,作为我党元老的彭真主人,没有任何的犹豫,非常肯定的回答道。

    “杨副司令员,散会以后,六个主力纵队由你统一指挥,各个部队马上进行集结,补充弹药,做好随时准备战斗的准备。另外,通知根据地情报部门,从现在开始密切监视整个东三省所有日伪军的动向,有任何情况,马上进行上报…”

    就在政委罗荣桓对着身边的搭档和部下,开始调兵遣将,迎击日军可能袭击的时候。机械化兵团粟裕司令员的担忧和预言,竟然变成了真的。此时此刻,距离奉天城几百公里开外的长春市关东军司令部内,梅津美次郎大将的办公室内,却是充满了一阵浓厚的火药味。

    奉天战役的失利,不但让自己丢失了这块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丢失了东三省最大的兵工厂。更加重要的是,数万关东军精锐,连同关东军参谋长吉本贞一中将在内,全部成为了东北野战军手中的战果。

    和东北野战军长达半年的战斗中,因为连续几次对东北野战军的用兵失利。十几万精锐的关东军部队,白白的葬送在了东北野战军的手中,葬送在了自己的手中。

    此时此刻,面对远东地区虎视眈眈的苏联红军,面对东北三省,因为皇军的连连失利,越来越混乱的局势,面对辽宁地区,实力越来越强大的八路军部队,面对关内蠢蠢欲动的八路军部队……关东军最高司令官梅津美次郎大将,可以说是急在心里。

    不过,面对手中已经损失殆尽,捉襟见肘的机动兵力。梅津美次郎大将的心中虽然非常的着急,但是,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毕竟,损失十几万大军以后,他不可能凭空的将这些损失给弥补回来。此时此刻,坐在办公室内的梅津美次郎,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将自己心中的怒火,不断的**到面前,一个个连话都不敢说的部上。

    司令官的一番怒火过后,整个办公室,马上就变得鸦雀无声。站在梅津美次郎面前的几名作战参谋,包括刚刚上任的参谋长在内,全部都是面红耳赤的低着自己的脑袋,一言不发。

    不过,在自己办公室内,憋屈了好几天的梅津美次郎大将,今天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面前几名部下。短暂的沉默以后,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对着面前居中而立的参谋长开口质问道。

    “参谋长,辽宁地区被八路军占领,就连东三省最大的兵工厂,也落入**东北野战军的手中。按照**一直以来的发展势头,再加上有了兵工厂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援,。最多两个月的时间,他们的实力至少能够翻上一番。你说,接下来我们关东军应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东北野战军在我们的面前发展下去,威胁我们对东三省的统治地位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