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九十四章 装备优势!(求订阅!)(2 / 3)  重生之铁血战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箭筒,向白米开外的一座暗堡飞了过去。紧随其后,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就传到了大家的耳朵里()。至于刚刚还喷出一条条炙热火舌的机枪暗堡,随着爆炸声的响起,马上就被炸得四分五裂,连同内部的几名小鬼子一起,被撕成了碎片。

    “一排马上发起进攻,消灭阵地上残余的小鬼子。二排,三排随后跟进,继续进攻…”看着挡在部队面前的机枪暗堡,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一堆废墟。在对身边的火箭筒手,投去一丝赞扬的目光以后。负责主攻任务的二连连长,果断的命令道。

    “哒哒哒…”连长的命令刚刚下达,担任火力掩护的数十挺轻机枪,就对着白米开外的一堆瓦砾,判处了一阵密不透风的弹网。紧随其后,一排三十多名战士,在各自版排长的带领下,快速的跃出掩体,成散兵线,向日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王刚,作为一名刚刚参军不到半年的士兵,因为枪法出众,在两次战斗中取得毙敌六人的战果。仅仅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从当初的一名新兵,变成了如今的一排排长。此时此刻,王刚正举着手中的半自动步枪,一边认真的搜索着可能出现的危险,一边指挥着身后仅剩下30人的部下,向眼前已经变成废墟的日军阵地发动进攻。

    就在王刚,带着一排,没有受到任何抵抗,成功冲到距离日军阵地仅剩下不到五米,眼看着就要越过日军阵地的时候。挡在大家面前的沙袋后方,突然跃出了四名小鬼子,挺着手中明晃晃的刺刀,嗷嗷叫着向冲在最前面的刚刚,发起了突刺,想要在临死前,拉一名敌人给自己陪葬…

    “排长,小心…有鬼子…”面对日军阵地,突如其来,近在咫尺的小鬼子。紧随王刚深厚的一排长,因为地形的原因,提供不了任何支援的他,只能够对着面前的排长,一脸焦急的提醒道。

    而此时此刻,经过连续几次的战斗,对各种危险,早就有了一定感应的王刚,已经在第一时间,发现了突然冒出来,并且向自己发动进攻的四名小鬼子。

    “砰…”一声尖锐的枪声响起,王刚毫不留情的对着最前方的小鬼子,扣动了手中半自动步枪的扳机。枪声响起,冲刺在最前面的小鬼子,也带着不甘的神色,应声倒地()。

    “八格牙路,狡猾的支那人,去死吧…”看着同伴的阵亡,身后的小鬼子,忍不住一阵大骂。不过,仅仅一瞬间的时间,三名小鬼子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神色。在他们的眼里,面前的支那指挥官已经射出了步枪中‘唯一’的一发子弹。此时此刻,他已经成为了自己手中待宰的羔羊,任凭自己处置。

    不过,就在三名小鬼子,带着兴奋的神色,挺着手中上好刺刀的步枪,准备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一幕不可思议的情景,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面对自己三个人的突刺,眼前的王刚,不但没有进行任何的躲避,反而挺着手中没有上刺刀的步枪,对着自己继续扣动扳机。

    “砰砰砰…”一连窜清脆的枪声响起,三名小鬼子,带着不可思议的神色,重重的倒在了血泊之中。而且,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面前东北野战军周中的步枪,可以如同一挺轻机枪一般,进行连续发射….

    “同志们,继续发动进攻。记住,为了发生误伤的情况,给所有小鬼子,都补上一刺刀…”快速给手中的步枪换上一个新弹匣以后,连长果断的命令道,而后,再一次冲在了整个队列的最前面…..

    听着城外轰鸣的枪炮声,作为辽源最高司令官的山本少将,从战斗开始,就一直守在作战室内,关注着城外的具体战况。

    看着一名满脸硝烟的作战参谋,气喘吁吁的冲进作战室,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山本少将,一脸紧张的问道。

    “及山君,城外的情况怎么样了。为什么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枪炮声距离司令部越来越近?还有,司令部通往外界的所有电话线路全部中断?”

    “报告旅团长阁下,情况非常的不好….”

    “东北野战军的进展非常的迅速()。目前,我军部署在城外的三条防线,已经被突破了两道。而战斗最激烈的南门,东北野战军的前锋部队,距离城墙,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公里了….”参谋长气喘吁吁的报告道。

    “怎么会这样…”面对眼前让人震惊的消息,本来信心满满的山本少将,就如同被雷击了一半,重重的坐在了身后的凳子上。而后,脸上就露出了一丝颓废的神色。

    为了避免辽源城变成第二个清原县城,作为辽源最高长官山本少将,并没有将自己手中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到城内,凭借城防工事进行坚守。而是将一个野战联队的兵力,依次部署在城外的三道防线上,准备进行梯次阻击,从而,拖延东北野战军的进攻步伐,等待增援不到的到来。

    可是,让自己没有想到的是,整个进攻,刚刚过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拥有两个步兵大队以及大量军事堡垒,机枪暗堡的前两道防线就被迅速的突破,这可是大大的出乎了山本少将的意料之外。

    想到这种种的一切,经过短暂的震惊以后。山本少将一脸绝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