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二十六章 损失惨重的中国军队(求订阅!)(2 / 3)  重生之铁血战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一名中**人,都不想看到这些畜生,安全的离开中国….

    “老程,看来这一次,咱们二十一军要真的伤筋动骨了….“看着血腥的战场,似乎已经闻到浓浓血腥味的政委王再兴,同样一脸沉痛的说道。

    “***小鬼子,老子早晚都要让你们血债血偿,给牺牲的弟兄们陪葬….“紧握着拳头的程悦长军长并没有回答()。而是对着不远处的战场,一脸怒容的骂道。

    而就在这时,军部通讯参谋急促的声音,就如同及时雨一般,在他们身后响起…..

    “军长,政委,野战军总部急电:要求我部,马上进行撤退,放城内日军突围。同时,要求我军,配合十九,二十两个军,对日军突围沿线所有村镇进行彻底的坚壁清野,彻底破坏日军突围道路,迟缓其突围速度……”

    “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咱们两个师的弟兄,有救了。政委,军部直属警卫营全部装备‘中华一式’半自动步枪,而且还是一支人数达到千人的加强营。在白刃战中,能够凭借武器的优势,尽快尽快解决残敌,掩护部队撤退。马上传令下去,警卫营,马上出击,击溃当前日军部队,将6

    62两个师的弟兄,包括战场上还没有撤退的老百姓,全部都给我救回来,快……“从惊喜中反应过来的程悦长军长,一脸阴沉的命令道。

    “是,军长……“

    “冲啊…..“伴随着战场上有一阵喊杀声的响起,全部由近千名老兵所组成的军部警卫营,就如同一头头早已经蓄势待发的饿狼一般,挺着手中的装满子弹的半自动步枪,第一时间,冲进战场。

    一时间,刚刚还是只能听到刺刀碰撞声,刺刀入肉声的白刃战战场,马上就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枪声。装有八发子弹,还可以进行连射的半自动步枪。在这些老兵手中,就如同一挺挺冲锋枪一般,用密集而精准的子弹,快速的将挡在自己面前的小鬼子击毙…..

    警卫营的出现,在最短时间内,让至少一千五百名小鬼子,在不甘中倒下。与此同时,在警卫营枪口下倒不断毙命的日军士兵,还在不断增加之中。毕竟,拥有八发子弹的半自动步枪,在这些老兵手中,至少可以杀伤四名以上的敌人。

    于是乎,整个战场上的优势,因为警卫营这支有生力量的加入,慢慢向野战军这一方倾斜…..终于,在日军一个精锐步兵旅团,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总兵力一下子骤减到两千人的时候()。即使是久经沙场的关东军老兵,面对人数是自己好几倍的华东野战军士兵,也忍不住产生一丝后怕和畏惧。

    毕竟,经过刚刚刚长达半个小时的血战,整个华东野战军参战部队,能够真正还能够幸存下来的士兵,无一例外,都是非常擅长拼刺的老兵….

    “杀….杀….杀….“伴随着又一阵震耳欲聋喊杀声的响起。战场上,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士气低落的小鬼子,终于开始溃退了

    “八嘎,快,马上进行撤退,马上进行撤退….“伴随着一声又一声撤退命令的响起,仅剩下的一千多名小鬼子,在战士们的一路追杀之下,非常狼狈的脱离战场,回到武昌城内。

    不过,面对长达半个小时的真正厮杀,两个主力师,差不多一万五千余名将士,也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日军刚刚撤退,就有不少指战员,直接坐在了遍地尸体的战场上,喘着粗气。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军长程悦长及时派出手中最后一个主力师,帮助打扫战场。这些经过半个小时厮杀,几乎快要虚脱的士兵,很可能直接倒在血泊中呼呼大睡。

    二十一军前敌指挥部内,看着眼前血腥的战场,闻着空气中浓浓的血腥味。在看到不远处,一具具被整理出来的战士遗体,伤员,在民兵部队的帮助下,如同一条长龙一般,源源不断的运向后方。军长程悦长的脸上,马上就露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悲鸣…

    “军长,战死沙场,是我们每一名军人最终的归宿。虽然此战我们损失惨重。但是,对面的小鬼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我看,还是尽快按照总部命令,进行后撤。不然,一旦日军再一次发起突围战斗,我们即使想撤,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政委王再兴提醒道。

    “老王,我只是为那些牺牲的兄弟们叫屈()。战争都快结束了,没有想到,在最后关头却….“

    “好了,不说了。传令下去,63师断后,部队马上进行撤退。另外,各部必须马上统计伤亡,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知道部队目前的情况…..“军长程悦长一脸严肃的命令道。

    随即,深深的看了一眼不远处,躺了至少七千具日军尸体,同时也给自己部下造成巨大是损失的战场以后,第一个走出了指挥部…..

    如今的中**队,和历史上同一时期的中**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随着几大兵工厂相继被中**队夺回,将源源不断的各种装备送入部队以外。来自苏联,美国的军事援助,也让整个部队的现役装备,有着非常巨大的改观。特别是从苏联引进的汽车,坦克….生产线,不但将一辆辆坦克,装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