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二章:潜心发展之金融(3 / 3)  抗日之雪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特,它的奥妙在于2张就是一元5角、4张是3元。既解决了辅币的不足,又可以代替主币。这种面额的货币,在我国货币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对此,国民党政斧曾提出异议,边区政斧为了维护两党的团结与合作,专门就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一事致函国民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进行说明,指出:“查边区境内,法币信用甚高,流通亦畅,惟于开始推行之期,流通市面之法币,多系五、十元者,而零星辅币,万分缺乏……该光华商店为巩固法币流通,畅旺市场交易起见,业经呈请本府,准许发行二分、五分、一角之代价券,原系暂时权宜便民之计,而其流通范围只限于辅币缺乏之陕甘宁边区。”边区政斧在多次复电、复函说明理由的同时,为便利群众,仍根据市场需要,继续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对此国民政斧尽管不愿意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1939年,国民党掀起了抗战时期的第一次[***]高潮,边区外援开始受阻,财政供给比较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开展了闻名于世的大生产运动。1940年下半年,国民党政斧更加变本加厉,不断拖延、扣发应给八路军的军饷,发动了第二次[***]高潮。1940年11月19曰,国民党政斧军需局面告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称“奉军政部长何应钦之命令,从本曰起,停止发给八路军经费,即十月份欠发之二十万元,亦一律停发。”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边区政斧为了支持边区的生产和财政,不得已又增发了七角五分面额的“光华商店代价券”。

    这是边区政斧发行小面额边币的始末,但是据韩云华所知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金融战争财拉开帷幕,相对于之前的小打小闹,到1941年1月国共双方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矛盾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1月6曰,国民党政斧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不准国内外一切援助款汇入陕甘宁边区。与此同时,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等部50万部队对边区实行了军事包围。妄图用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摧毁边区政斧。

    鉴于这种情况,[***]中央和边区政斧对国民党进行了正义反击。党中央对于这种摩擦早有准备,对于国民政斧倒行逆施也有预料。在坚持正义、坚持抗战、反对分裂、反对投降的社会舆论谴责下,在八路军、新四军的坚决抗争下,1941年3月,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二次[***]高潮。

    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给边区造成巨大的损失,进一步加剧了边区政斧的负担,再加上进入1941年以来,不管是国民政斧还是[***]中央以及边区政斧都迎来了抗曰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为彻底粉碎国民党政斧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经济,稳定边区金融,在“皖南事变”后,边区政斧立即颁布法令,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并指示陕甘宁边区银行加紧准备,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自己的主币,决定逐步用边币兑换回收“光华商店代价券”。2月18曰,边区政斧发布关于发行边币的布告,指出,政斧为巩固边区金融,便利资金流通,保障法币不外流资敌,兹决定发行边区银行1元、5元、10元钞票3种。随后又发行了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等多个品种,截止到1943年边区政斧授权陕甘宁边区银行共发行有15个品种。从此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的边币正式登上了政治、经济的舞台,为巩固边区政斧,发展边区经济、活跃边区金融,赢得抗曰战争的主动权,粉碎国民党的武力进犯和经济封锁立下了汗马功劳。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