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戏(1 / 4)  汉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其他的原因?”

    温羡的眉头紧紧的皱起来了。

    “茂先何意?”

    张华深深看了温羡一眼,左手轻轻多的抚着自己的长须,说道:“长卿以为如此天下形势为何?”

    天下形势?

    温羡愣了一下。

    “天下一统,哪来的形势?”

    “天下确实一统。”

    张华轻轻点头,紧接着,他的眼神也锐利起来锐利。

    “然而秦灭六国,始皇帝也如你一般所想,以为秦可以千秋万代多的存在下去,结果呢?”

    张华这样的一个问题,倒是让温羡不敢在回答下去了。

    张华呵呵一笑,继续说道:“如今天下确实一统,然则南人与北人并非一心,此为隐患一。”

    温羡轻轻点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北方人,作为战胜国,自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南方人都是吴人,吴国被灭,也就是失败者,丧国之人,如何会被战胜国的人民所看得起?

    然而,尊重都是相互的。

    北人不尊重南人,南人自然也不会尊重北人。

    这一点,从陆机陆云两兄弟到洛y来便可以t现出来了。

    陆机陆云到洛y的时候已经是武帝太康末年,很快就赶上武帝死、惠帝立,政局动荡,“八王之乱”开始。

    尽管如此,二陆却一直做官。

    以陆机举例,最初为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迁太子洗马,著作郎,吴王晏郎中令,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

    赵王l为相国,“选用海内名德之士”,以陆机为参军,后任为中书郎。

    赵王l败后,成都王颖任他为参大将军军事,平原内史,最后任之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

    十五年间虽屡易其主,总算一直在做官,还跻身“海内名德之士”的行列,似乎并未遭到歧视。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长乐冯熊有段话,透露了问题的实质。

    吴郡顾荣与二陆一同在洛,曾任大司马齐王周主簿。

    冯熊对齐王周长史葛屿说:“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yu平海内之心也。”

    原来用人有个“南北亲疏”,实即北亲南硫。

    重用吴士,无非“yu平海内之心”,做个按政策南北平等的姿态,实际上吴人疏远,不能重用。

    顾荣如此,二陆当然也如此。

    金谷二十四友之中,陆机陆云也一直被排斥在核心层之外的。

    不然,陆机也不会对这个‘组织’如此没有归属感。

    甚至想要帮助素未谋面的寒素王生了。

    这不是没有原因额。

    这里边还有个“正统”与“詹越”之争。

    按《晋书》周处、华谭二传,周、华二人受到嘲讽后都作了严正、巧妙的回答。

    如周处回敬王浑:“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感,岂惟一人!”

    意指王浑本为魏臣,魏亡而为晋臣:我们是吴臣.吴亡而为晋臣,你与我们都是“亡国之余”,何独轻侮吴人?

    《周处传》谓周的回答“浑有惭se”。

    其实未必。

    因为司马氏官方的观点,认为魏承汉,晋承魏,一脉相传,属于正统,而孙吴却是借越的、非法的。

    这种争论还表现在陆机与潘岳代贾谧所作的赠答诗中。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中提到孙吴,说:

    南吴伊何?膺号称王。大晋统天,仁风遐扬。伪孙衔璧,奉土归疆。

    称“潜”,称“伪”,当然斥孙吴为非法。

    陆机却不买帐。

    在《答贾谧诗》中针锋相对予以反击:

    王室之乱,靡邦不泯。如彼坠景,曾不可振。

    乃眷三哲,稗入斯民。启

    土虽难,改物承天。

    ai兹有魏,即宫天邑。吴实龙飞,刘亦岳立。

    照陆机所说,魏蜀吴三国是平等的“三哲”,吴国“承天”而“龙飞”,当然合法。

    这表明陆机坚决维护自己家国的尊严。

    然而在当时条件下,他的抗辩只能是徒劳的。

    南北矛盾,例子还有很多。

    太康元年,吴平,晋安东将军王浑登建邺宫面酒,既酣,谓吴人日:“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感乎?”

    这话是对跟随孙皓投降晋军的一大批孙吴旧臣说的,显露了王浑作为征f者、战胜者的骄横之气。

    南北矛盾如此,现在还好,若是到了将来,难免会成为巨大的隐患。

    温羡虽然也觉得南北关系是一个隐患,但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真正的隐患,在东宫与中宫之间,非是南北。”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