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02章:大者修身事天(4 / 6)  逍遥江山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从中还可看出熊赐履和徐乾学关系非常密切。而徐乾学因向李光地递交陈梦雷的绝交书,很可能引起李光地的不快,俩人也可能为此积怨。

    康熙南巡时,适逢天主堂远西天学士法国耶稣会士洪若翰、意大利耶稣会士毕嘉在南京。洪若翰是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作为路易十四的国王数学家被派遣到中国,来华前即以擅长观测享誉法国,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到达北京后,曾受到康熙之接见,对洪若翰的成就,康熙已有所耳闻。在南京时,毕嘉和洪若翰还向康熙进献方物、测量仪器。

    此次南巡,康熙所到之处,屡次召见传教士。据《熙朝定案》记载,康熙在到观星台观测星象之前,已经派侍卫赵昌向洪若翰、毕嘉打听能否在南京见到老人星,他们就有关天文问题作了解答。《熙朝定案》云:

    (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廿五日,由丹阳陆路至江宁。……廿七日,……侍卫赵又奉旨来堂问:南极老人星,江宁可能见否?出广东地平几度?江宁几度?等语,毕、洪一一讲述。侍卫赵即飞马复旨矣。毕、洪因匆遽回答,恐难以详悉,至晚戌初时分,观看天象,验老人星出入地平度数,详察明白,另具一册,于二十八日早送入行宫。

    ^^^^^^

    以上记载说明,康熙对老人星确切位置所知不多,故有询于洪若翰等人。《圣zu实录》也提及康熙观测老人星之事,以及和李光地的问对,而只字未提洪若翰。更有甚者,据实录所记,康熙懂得老人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这完全颠倒了前因后果。《圣zu实录》云:(二月)乙丑(二十七日)上幸观星台。……上又披小星图,按方位指南方近地大星,谕诸臣曰:此老人星也。李光地奏曰:据史传谓老人星见,天下仁寿之征。上曰:以北极度推之,江宁合见是星,此岂有隐现也?

    康熙在谈论老人星以外,还和大臣谈到了其他天文现象,如荧惑退舍、五星联珠,以及觜、参在天空位置的先后问题。清初历法改革,耶稣会士改变了传统的觜、参先后问题,但这个问题遭到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康熙再次提及这个问题,说明它仍然困扰着当时的许多学者,《康熙起居注》详细记述了此事,原文如下:

    酉刻,上幸观星台,召部院诸臣前,上问:汉臣中有晓知天文者否?皆奏曰:臣等未尝通晓。上又问掌院学士李光地:尔所识星宿几何?光地奏曰:二十八宿臣尚不能尽识。上因令指其所知者。又问:古历觜、参,今为参、觜,其理云何?光地奏曰:此理臣殊未能晓。上曰:此殆距星或有谬误。

    以观星台仪器测之,参宿至天中,确在觜宿之先。观于此,足证今历不谬矣。……上又披小星图,案方位,指南方近地大星,谕诸臣曰:此老人星也。光地奏曰:据史传谓,老人星见,天下仁寿之征。上曰:以北极度推之,江宁合见是星。此岂有隐现耶?谕毕,回行宫。是日,上驻跸江宁府。

    康熙君临观星台,与李光地等人的问对,显示了自己的博学多识,康熙又借此对汉人进行批评。因此,观星台的君臣之对,康熙已有准备,不过是逢场作戏,并借此炫耀自己的博学,康熙的这种性格,还有多种表现,在此暂不论列。显而易见,李光地等汉族大臣的答复难以使康熙满意,而李光地绘声绘色记录这次问对,可见他所受到的心理打击,绝非寻常。

    同年五月,康熙回北京之后不久,就认为:李光地等冒名道学,自谓通晓《易经》卦爻,而所作文字不堪殊甚,何以表率翰林?康熙南巡回到北京之后,许多大臣都争向康熙献赋,以表祝贺,而李光地因没有进献,故康熙大为不满,于是将李光地调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对李光地来说,打击亦复不小。

    康熙十五年,熊赐履曾因内阁票拟事致仕回籍,后寓居南京,在家闲居十余年,以藏书为乐事。康熙二十七年年,以礼部尚书再次受到重用,之后一些汉人官员在康熙面前说熊赐履的好话。次年九月,康熙谈话间论及熊赐履、李光地等人,对汉人奉承拍马的作风深恶痛绝,甚至发出汉人行径殊为可耻!的感叹。康熙认为李光地所讲的不过是王阳明的道学,而认为熊赐履宣扬的是朱熹的学问,对李光地进行了批评。

    《康熙起居注》记载了大学士王熙的奏对:道学之人当涵养性情,若各立门户,各持意见,互相陷害结仇,何云道学?康熙则说:意见若能持久,亦自不妨,但久之彼自变易其说耳。康熙对汉官阳奉阴违的作法,已经不能容忍,同时也表现出康熙对汉族官员的防范心理。李光地在此之前,徘徊于朱、王之间,康熙二十八年五月,因受到康熙的批评而被撤消掌院学士,使得他在为学宗尚方面作出调整,一改先前的徘徊游移,转而笃信朱学,自此西方科技这股风气就此定下了基调。

    与此做对照,我们来看看明朝的崇祯皇帝又是如何。

    徐guang启在崇祯二年给崇祯皇帝的奏折中提出“yu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真是斩钉截铁,字字有力!以翻译为手段,以超胜为目标,这是何等气魄,又是何等雄心!

    这一个主张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