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90章:后生小辈(2 / 3)  天下王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遍一遍的诉说陈友谅,诛杀倪文俊、赵普胜,攻克安庆、龙兴、佣兵黄州,利用战事获取威望,这一系列足以让人警觉的大事,偏偏徐寿辉犹若未闻一般,从这时邹普胜心思就开始动了,虽然他有智慧,一身功夫,能言善辩,比徐寿辉的手段要多的多,但他的手腕再高明,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纵有诸葛孔明之才又能如何呢?

    ………………………………最近听了不少关于邹普胜的故事,还蛮有趣的,这里附注一下,也算是对这位古人的一番编排吧

    海外华侨的神庙和善堂,有许多地方将虱母仙和八仙一起供奉;在潮汕,一些乡里的建筑和墓葬,有许多是虱母仙所建,虱母仙是实有其人的。

    虱母仙怎样从人而变成仙,民间有许多传奇性的传说。

    虱母仙,原是一道人,名叫邹普胜,善卜天机,精通玄学。生于元末,活动于明初。

    元末,蒙古族的野蛮统治已不得人心,也即天运已尽。各处农民纷纷起义、造反。道人邹普胜也下山参加了南方红巾军陈友谅的队伍,当上了军师,和朱元璋率领的、刘伯温当军师的起义军,互相争夺天下。

    两军相争,邹普胜为陈友谅出谋划策,打了九十九次胜仗,但最后一次,陈友谅却战败中箭身亡。这个战役就是1363年4月至7月的历时85天的“鄱阳湖大战”。

    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做了皇帝,建了大明王朝。当时刘伯温曾在朱元璋面前极力推荐邹普胜,召请他来共治天下。

    但邹普胜自友谅兵败之后,惭愧得无地自容,就隐姓埋名,取野鹤闲云之意,自名为何野云,以其青年时期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术谋生。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间,何野云避祸至河南省南部淮河北的正阳县,至今其后人已发展到几十个村落,计有大邹寨、小邹寨、邹楼等万余人。其族人皆知其祖先来自湖北麻城。

    明洪武年间,何野云(一说其后人)从北向南流落到了潮汕——主要是潮阳,为人营造祖坟,建筑乡里,成为名噪一时的地师。

    何野云在潮阳筑仙城,建寨门,凿泉取水;可见其是一位通晓天文、地理、数术、建筑的道家,他在三门城建了一个乡里叫仙城,在贵屿风港建的“欹寨门”,自明至今历六百多年,不管台风、暴雨、洪水、地震,这个寨门一直屹立着。棉城陈厝沟古的“欹门闾”和四魁大厅也是何野云根据地形地势的特殊建筑设计,照道家术数排列,有利采光、纳气。他在河浦迭石山下所凿的泉眼,救活即将枯死的禾苗,被称为仙泉。

    何野云在民间为人营造墓葬,或对一些风水墓地,题联相赠,如其对潮阳郑氏神山三世祖在南山金七姑的回龙顾祖的墓地,就题联“龙虎伏降常不老,子孙拜扫永无疆”的联句,郑氏后代,总是津津乐道说其地“籍非其地为南山之领袖,何以见赏于神仙乃尔乎!”

    何野云虽然技术高超,在民间做了许多好事,但因其性格怪异,巧师傅不随主人意。所以问津的人不多,弄得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浪迹江湖,哼着“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古愁,……国破山河在……”等词句,穷困潦倒地在各处流浪。

    何野云本领高强,又形骸放荡,所以在民间生出许多传说。

    据传,何野云一日在山野中漫游,骤然乌云密布,雷声霹雳,只好闪进山边破庙避雨,又饥又渴又遭雨淋,进庙后蹲在神坛之下,思绪万千。

    何野云想着,当初下山之时,师父曾嘱咐,有光者,可辅助之。他投友谅时就误把友谅理解为月亮(即光),直至朱元璋树起大明旗号,他才知“明”是日月齐辉,才是真正的光。他知道投错了主,但为时已晚,悔之莫及了。想着,想着,此时,仿佛有一仙女冉冉从天而降,何野云便将心中之事对她诉起苦衷来: “何某自幼攻天文,观得元室气息奄奄,江浙上空,紫微星亮,正应在陈友谅身上,故投奔于他,孰料天下为朱元璋所得,陈友谅失败,何某落魄,上苍何其不公!”那仙女却回答道:“何野云,你言道差了,枉你熟习天文,陈友谅虽是紫微星君降世,你却不晓得帝王之星轮转之中,六十回中有一遭是天犬星犯紫徽星君,此番却正是天狗星得正位呢!”“啊,原来如此!”“再说,陈友谅得胜之后,只思荣华,你身为军师未能谏阻,也是失职。这哪能说是天道不公!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你难道不懂么”说着,就将仙衣一件,披于何野云身上,并说:“这一仙衣上的虱母,是为你护卫的兵士,你穿在身上,可隐变形骸,饿时可从衣上取物充饥。”何野云欢喜得不得了,睁开眼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坐起定神之后,果然身上有一破衣,衣上虱子争跃,伸手一抓,却是芝麻一把,急送口中充饥,抬头一望,神坛上有“九天玄女”一位,正如梦中仙女模样。

    从此,何野云披上仙衣,外人见衣上虱母乱跳,便称何野云为虱母仙。

    虱母仙披着仙衣,继续他那“野鹤”、“云水”的漫游生涯,一日寄居于贵屿凤港村卢家,卢家的女主人见其道袍脏臭,又长满虱子,当其脱下睡觉时,就烧了一锅开水替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