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七章 延安一日游(2 / 3)  抗日保安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团那些人还真不一定挡得住。

    让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武装进城自然不合适,尤其是国共双方的信任才刚刚建立,万一闹出什么事来可就没法收场了。萧主任不由地感激地看了郑卫国一眼,要不是他主动提出来,这事儿还真是麻烦。

    跟卫总司令说了一声之后,郑卫国便和战士们一起到留守兵团吃午饭。留守兵团的伙食的确很差,每人两个硬得像石头一样的杂面馍,郑卫国硬着头皮吃了一半就吃不下了。战士们也是,他们中间虽然有不少人过过苦日子,可自打加入保安团以来,就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差的伙食。骤然来一下,还真有些吃不消。

    张长贵兴灾乐祸地说:“怎么样师座,后悔了吧!早知道去吃宴席多好!”

    郑卫国瞪了他一眼,说:“人家天天吃这个,你们吃一顿就不行?不许浪费粮食,都给我吃下去!”

    战士们没办法,只好苦着脸像吃药一样,一点一点往嘴里塞。好在饭吃到一半,后勤又紧急给他们打了一个蛋花汤,就着汤总算把剩下的部分给咽下去了。

    午饭过后,卫立煌突然派人把郑卫国叫去,说是要参观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即抗大)。这样的事情,郑卫国自然不能拒绝。

    卫立煌见到郑卫国,偷偷问道:“八路军的伙食如何?”

    郑卫国从袖子里面摸出一个馍来,笑道:“您要不要尝尝!”他之前实在吃不下,只好偷偷藏了一个。

    卫立煌接过闻了闻,感慨地说:“早就听说八路艰苦,没想到苦到这个份上!刚才那顿饭真是太让他们破费了。”

    郑卫国说:“刚才那顿宴席好吗?”

    卫立煌笑道:“反正自打入晋以来,我就没吃得这么好过!”据说为了搞好卫立煌一行的餐饮问题,延安交际处把在城里所能找到的好饭好菜全部端了上来,自然十分丰盛。卫立煌知道这是为了款待他,才特意设的宴席,非常感动,连声向主席道谢。

    到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师生们搞了一个很隆重的欢迎仪式,并邀请卫立煌等人讲话。

    卫立煌显得非常激动,兴致颇高。他说:“此次奉命赴西安,系指挥黄河两岸部队,继续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这次抗战中已把我国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了。第一是不团结现象,因而受到了局部失利,但由于抗战继续坚持,我们的弱点逐渐消灭了。第二是缺乏组织,没有坚强的领导。今后要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筑成一道万里长城,来打击日本强盗的进攻。”

    说完,他又赞扬了陕甘宁边区,认为边区各地的人民组织实为全国的模范,应该把边区好的做法发扬光大。师生们是第一次听到国民党的高官这样讲,都非常高兴,掌声欢呼声不时响起,场面非常热烈。

    卫立煌讲完后,又要让郑卫国上去讲。

    郑卫国忙推辞说:“我嘴笨,可讲不了您那么好!再说我也没做准备啊!”卫立煌是准备了演讲词的,而且在昨天晚上将稿子背得滚瓜烂熟。

    卫立煌笑道:“没事儿,其实我一上台就把演讲词给忘了,刚才都是想到哪儿讲到哪儿。”

    郑卫国推托不掉只好硬顶上。他主要讲的是军事方面的东西,如日军的作战特点,战术要点及其优劣等等,还结合亲身亲历给大家讲了一线指战员奋勇作战的英勇事迹。师生们听了都深受感动,女兵队的学员还偷偷擦起了眼泪。

    离开抗大后,他们又忙着赶往二十里铺去看望在那里养伤的林师长。本来115师奉命阻击敌108师团,抢运临汾的物资已经使得历史发生了改变。岂料几天之后,林总还是挨了一枪,起因跟历史上一模一样。唯一庆幸的是只打中了肩膀,没有伤及肝腑,疗养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回到战场上了。

    车队走到了一半,卫立煌突然下令停车,把几名军官叫了过来,说:“你们带了钱没有?都在兜里翻翻,我的钱不够。”

    郭参谋长他们搜遍了荷包,才六百元。郑卫国没有带钱的习惯,分文也无。

    卫立煌说:“哎呀,这可怎么办?钱太少了,拿不出手啊!”

    郑卫国奇道:“总座,您要钱干嘛?”

    郭参谋长笑道:“不懂了吧!”

    原来,国民党军队素有犒赏和送礼的风气。按当时不成文的规矩,一个师长受伤,送礼的通常要送一千至数千元。因为今天事出意外,卫立煌没作送礼的准备,只好要大家来凑。

    卫立煌说:“这可怎么办,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秘书赵荣声趁机进言,说:“总座,您帮八路军解决枪弹、医药和夏服,不比送几千块钱管用得多?”

    卫立煌摆摆手说:“那是职责所在,这是礼节问题,是两码事儿!”

    郑卫国想起一事,从身上摸出两根金条,递给卫立煌,说:“总座,大黄鱼中不?”

    卫立煌说:“也行吧?”金条虽俗气了些,总比空手要好。

    到了二十里铺,日后叱咤风云的林总正可怜巴巴地躺在病床上,不过精神尚好。他在护士的帮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