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三章 去留(2 / 3)  抗日保安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津没必要囤积这么多兵力呀,会不会是要北上夹击冀东我军呢?”

    前面曾介绍过,冀东本身就是三面受敌,从东北南下的敌第11师团和驻北平的第21师团、驻天津的第27师团已成合围之势。如果加上第11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七旅团,那冀东可就真的危险了。

    贺师长倒吸一口凉气。着急地说:“娘西匹的,肯定是各地的动静太小给敌军造成的压力不够!依我看干脆给小鬼子来几下狠的,把平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彻底掐断!”

    现在八路军主力均运动至山西东部和河北中西部一带,所以贺老总就没提同蒲铁路和津浦铁路。

    郑卫国忙问道:“贺老总的意思是?”

    贺师长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厉声道:“集中十几个团的主力部队对两条铁路进行大破袭,切断小鬼子的大动脉!”

    郑卫国心想这不就是38年版的“百团大战”吗?搞的话好处明显,但后遗症也很麻烦。他犹豫了一下说:“咱们可以先做这方面的准备,但别急着动手。日军很可能还有其它的部署,咱们先静观其变。”

    果然,敌独立混成第6旅团迅速南下。接管了津浦线上的重镇沧州。原驻该地的第27师团一个联队则回缩至天津。独立混成第8旅团抵达北平后又沿平汉线南下,接管了石家庄地区的防务。原驻该地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沿正太线西进,负责山西阳泉等地的防务。

    顺便提一下,历史上这里本应是独立混成第4旅团负责的。但现在该部早已在黄河边上的贯台村全军覆灭。所以北支派遣军只好调独立混成第5旅团来顶缸。

    随后没过几天天津的日军又开始调动。敌第110师团沿平津铁路北上,然后从平汉线南下,一路赶到石家庄。刚刚驻防该地的独立混成第8旅团则南下邢台。对太行山南段的**和冀南的八路进行威慑。

    与此同时,敌独立混成第7旅团又沿津浦线南下,接管了沧州地区的防务。独立混成第6旅团则继续南下并驻防山东德州。驻济南的敌114师团则从鲁西南收缩兵力,全力对付山东腹地的**。

    看着日军这一番眼花缭乱的调动,郑卫国和八路军两位老总都感到有些不妙。郑卫国想了一下,突然叹了口气说:“唉,咱们被寺内寿一这条老狐狸给算计了。”

    贺聂两位老总忙问道:“此话怎讲?”

    郑卫国解释说:“本来以华北日军的兵力虽然处于劣势,但守住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还是不成问题的。敌人却偏偏弃守唐山,又接连放弃冀鲁边等大片地区,造成华北朝不保夕的假象,从而迫使日本大本营从国内增兵。”

    聂司令员想了一下,苦笑道:“嗯,确实如此,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增不增兵,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敌人手中。从大局来看,增兵华北总比增兵武汉要好吧!”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多消耗一点日本的战争潜力也是好事。不过日本国力比中国要雄厚得多,尤其是在得到东北以后,国力几乎翻了一倍。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日军这回在武汉也增兵了。”

    贺师长惊呼道:“什么,又增加了!那增加了多少?”

    郑卫国伸出三根手指,心情沉重地说:“3个师团!其番号分别是第15、第17和第22师团。本来还有第27师团的,因为冀东暴动未能成行。”

    贺师长算了算,吃惊得说:“那华中敌军总兵力岂不是有13个师团了?”

    郑卫国点点头说:“是的,还有一个波田支队。”波田支队军官是日本人,士兵却多为台湾人,与东北的于芷山旅团堪称抗战时期的两大汉奸部队。更让人不爽的是,这两支部队还算挺能打的。

    贺师长叹了一口气,喃喃道:“武汉这回是真的危险了!”

    早在武汉会战进行之初,日军便增派了第106、116两个师团到新组建的华中派遣军。七月中旬战争呈胶着之时,又急调第15、17、22等三个师团增援,只是因张鼓峰事件缓了一缓,不然**只怕很难撑过八月。

    现在张鼓峰事件一解决,日军便迫不及待地对武汉增兵,使得华中日军总兵力增至13个师团外加一个支队,实力空前强大。尽管比历史上少了一个第27师团,但**应对起来还是非常吃力。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方疲惫不堪,只剩招架之功,而另一方居然气定神闲还叫了一大票帮手过来,怎不叫人震惊!

    聂司令员眉头微皱,说:“华中的事情我们是鞭长莫及,还是想想怎么把冀东的部队接出来吧!”

    天津的日军虽已逐步撤离,但冀东的形势依然不甚乐观。敌第11师团的推进速度极快,在通过满洲时几乎没打盹儿,直接就到了锦州,然后沿北宁线迅速南下,可谓来势汹汹。照这个速度只怕冀东各部还没撤到一半就被日军追上了。

    郑卫国随手拉开地图前的帷幔,指着北平和天津说:“还是按原计划,先牵制住这两个地方的兵力,然后让冀东各部迅速撤退,实在撤不了的就地分散打游击。”

    贺师长说:“好,我马上率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