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二章 踢球战术(3 / 3)  抗日保安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了!”

    周参谋长疑惑道:“那您的意思是?”

    郑卫国解释说:“单从冀中的形势来看。我们确实是毫无胜算的。但这不仅仅是我们冀中跟日军的战斗。而是整个中国与日本侵略军的决战。所以我们必须跳出冀中这个圈子。至少利用整个华北来跟敌人周旋!”

    周参谋长有些明白了,试探道:“您的意思是让部队机动到外线作战?”

    郑卫国摆手说:“外线作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让整体华北的抗日武装协同我军作战。绥远、山西、河南、山西,还有我们河北,各处的武装力量都要相互呼应。日军主力在东,我们就在西面进攻,日军在北,我们就攻其南面,四面的武装就像踢皮球一样,我踢、你踢、他踢,四面八方都向它踢,让敌人疲于奔命,肥得拖瘦,瘦得拖垮,待敌我力量发生逆转之后再一举歼灭!”

    这个“踢球战术”最早是粤军参谋长王俊在广州战役中提出来的,称之为《球形战术》,可惜最终未能实现。倒是后来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成功地运用了出来。当时东北野战军被**分割为北满和南满两块根据地,处于不利地位。却巧妙地利用“南打北调”和“东拉西扯”,迫使**主力在南北满来回调动,最终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一系列战斗中元气大伤,从而丧失了战役的主动权。

    对此郑胡子也早有想法,只是在华北实施的难度较大,所以一直搁置。但现在看来必须得这么做,否则强大的历史惯性又会将一切推回老路。

    周参谋长一愣,说:“这个计划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好的,但在实际作战中别的部队未必肯为我们做出牺牲!就算与我部关系最为密切的八路军只怕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损失。”

    郑卫国回答说:“嗯,如果部队越打越少,实力愈来愈弱,那肯定没有多少人愿意跟咱们干!可反过来,如果各部队越战越强,我想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部队参与进来!”

    周参谋长四下打量一番,悄声道:“物资分配权!”

    郑卫国点头说:“不错,所以现在的关键是在绥远。为了保护物资运输通道,我们必须再调几支部队前去。”

    周参谋长眉头微皱,为难地说:“可是咱们现有兵力尚不够用,怎么可能再向绥远增兵!”

    郑卫国说:“嗯,这确实是难题。”想了一下也没有办法解决,不禁有些烦闷,为什么抗战就这么难呢!

    周参谋长安慰道:“总座,一时想不出来也不要紧,晚上再让大家在一起议一议吧,总能想出办法的。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再扩招一些部队。”

    郑卫国点头说:“嗯,也好!”又有些好奇地问道:“哎,今天怎么没看见老程和李副参谋长?跑哪儿去了?”

    周参谋长解释说:“程副司令听说53军将士们情绪上有些波动,一大早就和李副参谋长赶去安抚了。”

    郑卫国双眉一挑,说:“哦,是去了任丘?”

    周参谋长点头说:“是啊!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第53军并没有撤到蠡县,因为日军还陈兵大清河北岸,南岸必须要有部队防守。再加上部队伤员很多,撤得太远也不利于及时抢救。

    郑卫国突然有些愧疚地说:“唉,第53军损失这么大我也是有责任的。”周参谋长正待劝解,郑卫国又摆手道:“算了,先不说这个。问问战士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有的话尽管提出来!士兵作战不利要受军法,我们也该为自己的指挥失误负责。”

    当天晚上,程政委和李副参谋长都连夜赶了回来,第53军军长周福成也赶来向郑卫国汇报前段时间的作战情况。事实上,总体来看第53军在三分区的作战还是成功的,不仅歼灭了日军第63联队,还缴获了8门重炮和12辆战车。

    之后虽然丢了几座县城,但增援部队击溃了以第10联队为核心的大量日军,从消灭有生力量的角度来看冀中并没有吃亏。

    但周军长却固执地认为三分区丢了,这就是一场虎头蛇尾的败仗,非要向郑卫国请罪不可。此后多年周军长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所以从不承认什么胜芳大捷。加上特务旅和蓝鹰部队一直高密级部队,胜芳大捷就渐渐隐藏在一团迷雾之中了。

    郑卫国好生安抚一番这员大将,又问道:“部队现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

    周军长惭愧地说:“集总拔下来的重装备损失很大,希望能再拨一批!”在炮战中,第53军野炮团被击毁了三门,撤退时又遗失了一门。其它武器损失也比较大。

    郑卫国爽快地说:“嗯,这个没问题,差多少就补多少!那八门150毫米重炮也划归你们军!”(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