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北大战方起(2 / 3)  抗日保安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意义极为重大。历史上的朝鲜战争中,美军那么强大的炮火都奈何不了反斜面阵地。日军的炮火就更不用提了。

    冈村宁次虽然一口气打完了8万多发重炮弹和15000多个毒气筒,但是**大都隐蔽在反斜面工事内,伤亡不大。等日军信心十足地向正斜面进攻时,**又从工事里爬出来迅速抢占制高点,给予日军第106师团极大的杀伤。

    恼羞成怒的冈村宁次立马下令再次使用重炮轰击,前后共计打掉16万发重炮炮弹,此外还有大量75毫米口径炮弹,却被一线两个军足足抵挡了一个星期(历史上连三天都不到)。这就给薛岳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随后出动的装甲集群也没讨到好,这支部队在过修水河时突然遭到了**空地联合打击。天上是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和所存不多的中国空军,地面上是**最精锐的74军一部。由最善长防守的余程万师长率领。他们手上集中了九战区一半以上的战防炮和全部大口径机枪一百挺。

    日军的战车几乎没有防空能力,在航炮的轰击之下,接连被打爆。河对面的战防炮群也是一个赛一个打得凶狠。冈村宁次闻讯后,慌忙调来大量飞机增援,但是别忘了,大口径机枪不仅能打坦克,还能打飞机。一番血战之后。日军不退不狼狈退回。后来虽然在第106师团的增援下夺占了这道防线,但是损失极大,出发前的135辆坦克仅剩不足一百辆,而且剩下的坦克里面几乎个个带伤。

    至此,日军虽然连夺两道防线,但是预定目标没能实现。反而丧失了先手。战役随后就进入了薛岳设计好的模式,就是利用前线兵力节节抵抗,消耗日军的实力,等日军长途跋涉到了南昌一线之后再发动还击。

    历史上薛岳就是这么打算的,可惜被冈村的重炮加坦克模式打得大败。这个时空里,有了郑胡子的“先见之明”,薛长官终于如愿以偿。[]抗日保安团455

    冈村宁次不甘心失败。随后继续南犯,虽然一路杀到南昌城下,但是部队疲劳之极,后勤补给线也在**游击队的袭扰下损失很大,大量物资都被焚毁。当时**在岷山和庐山都有游击队,而且跟日军打得有声有『色』。有人可能怀疑,**会打游击战吗?还真会,不过有趣的是。这些游击队的领导人很多都是前g党(即中g叛逃人员)。看来以前所学还没落下,呵呵。

    薛岳见时机已到,立马指挥部队以南昌为中心发动全线反击。冈村宁次费了这么大劲才打到南昌脚下,当然不肯放弃。于是双方激战了近一个月,最后打得冈村筋疲力尽,只好命令道:“华军顽强,现仍潜伏于德安、修水河两岸地区。本军为避免不利态势。应速向原阵地转进,以图战斗力之恢复,并应严密防备华军之追击。”

    战斗结束后,国民『政府』方面有关“赣北大捷”的宣传报道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随后。全国各大报刊的主要位置,几乎全部被会战胜利的消息所占据。当然,日军方面并不这么认为。

    冈村在其回忆录中,连把此次会战冠之以“南昌会战”名称,都认为是不准确的。他说第11军的作战原案中并没有一定要占领南昌,而是在赣北与南昌之间打击中**队,顺利的话则视情况攻占南昌,因此,如何有他兵败南昌一说?在他那里,这次会战被称为“赣北会战”,并认为他是胜利者。

    当时在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任作战科长的赵子立认为:“此次会战,据实而论只能算是一个平局。”但这一仗使日军上层认识到**不可侮,“中央直系军队的战斗力,尤其中坚军官强烈的抗日意识和斗志,绝对不容轻视,而且可以看出其中央的威令是相当彻底的”。但在日本军队的战争辞典里,与**作战打个平手就等于是失败。当重庆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一浪高过一浪地庆祝“南昌大捷”、薛岳等人频频在各界祝捷会上风光亮相的时候,日本方面的反应却是冷冷清清。

    尽管南昌会战实际上只是平局,但给**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在南昌会战之前,日军是想打哪里,就能打到哪里,包括包头保卫战最后都失败了,这给军心的抗战信心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但是南昌会战却打破了这个神话,不仅南昌没丢,还给日军以极大杀伤。

    而且由于南昌会战极大的牵制了日军的后勤,使得华北各部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多田骏虽然心有不甘,几次想重兵进剿冀中,或者西进五原,彻底消灭傅作义所部,但都因为物资准备不足而失败。

    华北方面,郑胡子在切断日军补给方面又有了新进展。以前破坏铁路主要是破坏铁轨,但这种办法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有些地方,比如平绥铁路沿途都有日军重兵把守。草原上日军的机动部队和骑兵来得又快,很难有机会将铁路彻底破坏。八路军搞了几次,成功不大,伤亡倒不小。

    直到冯锟发现日军极度缺乏机车(就是火车头,日军在中国不足4000个)之后,郑卫国才改变战略,让兵工厂专门生产对付火车头的重装破甲榴弹。

    这不。在对付平绥线就正好用上了。使用者只要埋伏在铁轨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