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七章 战略撤退(1 / 4)  抗日保安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txtrightshow;束鹿县,冀中一分区阻击阵地。()-----““””阅看阅精彩,阅读阅回味,是你阅读小说的首选。

    枪炮声震耳欲聋,日军正在组织部队进攻。在步兵炮和迫击炮的掩护下,散兵线一波又一波地扑了过来,轻重机枪组成的弹雨更是跟瓢泼的一样。对于一贯节省子弹的日军来说,这就是很罕见的富裕仗了。

    不得不承认日军这套凶狠地打法还是很厉害的,在二战前期几乎是所向无敌。纵观整个战史,这么凶猛的轻步兵也只有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可以相媲美了。

    400米、200米、150米……日军的攻击线在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到了150米之后,掷弹筒这一特色武器立马发威,榴弹不断地砸向一分区阵地,炸得是又准又狠。爆炸产生的烟雾迅速笼罩了整个阵地。

    很快,日军已经逼近一百米之内了。指挥官大叫一声,猛得拔出指挥刀狠狠向前一劈,嚎叫道:“杀给给!”

    日军士兵们纷纷从隐蔽处跳起来,跟道吼道:“板载!”

    ……

    “营长,小鬼子上来了!”

    “打!”

    原本只剩下零星火力点的防守阵地上突然多出一排枪口,轻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迅速封锁了日军的突击路线,把日军的冲锋势头打得一顿,像是巨浪拍打在礁石一样,猛得缩了回去。

    “八嘎!不许退,肉弹突击!”

    “板载!”

    “妈妈!”

    ……

    面对一分区防守部队的凶狠打击,反倒把日军骨子里的凶性给打出来了。随着指挥官一身令下。一队身上绑着手雷的士兵嚎叫着扑了上来。

    营长用潜望镜观察了一下,冷笑道:“小鬼子真没长劲,还是老一套,这是找死!”

    旁边一名士兵好奇地问道:“营长,小鬼子以前不都是叫板载的吗?现在怎么叫得乱七八糟的,喊啥的都有!”

    “对啊,营长。小鬼子都在喊啥呢?”

    营长没好气地说:“这我那知道,我又不懂东洋话,问教导员去!”

    教导员正紧张地注视着战场,闻言张了张嘴。正准备说话。阵地上突然传来一声号响。紧接着噼里啪啦跟炒豆子似的,响起了一阵极为密集的枪声。那些日军“肉弹”虽然异常凶猛,躲避子弹也很有一套,可毕竟是血肉之躯。很快打得血肉模糊。在阵地前沿躺倒了一大片。

    不过后面的日军还是一波接一波往前冲。而且他们非常善于在行进中射击。每往前冲几步,卧倒或者翻滚一下,抬枪就是一个点射。给守军也带来了不少伤亡。而且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对于战士们的心里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日军指挥官见前面的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立即命令道:“佐滕君,命令战车中队立即出击!”

    “哈依!”

    其实日军的装甲部队一直在待命,之所以要等到这个时候出击,就是为了一举击垮守军的战斗意志。不出所料,随着十几辆坦克的出现,守军阵地上果然出现了动摇和混乱。

    一分区毕竟是地方部队,大部分士兵参军时间尚短,很多战士还是头一见血,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吓尿了还算轻的,一些胆小的士兵甚至吓得扔下枪就跑,哭笑不得的老兵们不得不把他们再踢回去。这让原本严整的防线上出现了松动,正在“猪突”的日军敏锐地查觉到了这一点,立马凶狠地扑了过来。

    “杀给给!帝国陆军板载!”

    “板载!”

    ……

    日军士兵都兴奋地大叫起来,就像野兽见了血一样。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没有见过自动火器比他们多的对手,东北军、29军、晋绥军、中央军都有大量冲锋枪,可是没有哪一次能够阻止他们的攻势!

    “打,给我狠狠地打!”

    “一步也不许退,谁敢再退军法从事!”

    “别瞎了这好枪!”

    “小鬼子也不是刀枪不入,都别慌,瞄准了打!”

    ……

    在各级军官和老兵的命令和安抚下,战士们终于稳住了阵脚。()当然,也亏得他们手上这枪。这种武器也是二战中鼎鼎有名的利器——苏制沙冲锋枪。那火力猛得,71发的弹鼓,真是没话说。

    本来苏联对冲锋枪不太重视,这跟日本当时的看法有些相似,认为这种武器精度差、射程短、威力弱,还浪费子弹,简直是一无是处。所以尽管苏军装备了m-1934型7.62毫米狄格特亚耶夫冲锋枪(即ppd34)等型号的武器,却没有人把它当回事儿。

    当时苏联高层不少领导人,比如布琼尼等人甚至建议把这种武器取消,统一装备莫辛纳甘步枪。到了1939年,苏军还真把冲锋枪给封存了,结果在苏芬战争中被手持索米冲锋枪的芬兰人狠揍了一顿,仅被俄罗斯承认的损失就高达80万。

    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苏联方面痛定思痛,决定制造一种可以跟索米相媲美的武器来,这才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