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分道扬镳(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jing心拉起来的,他的杨阀的人,但也不想放弃手中的军队。

    &风吹又生,留得青山在,随时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见机而作,灵活变通,但往往缺少一种在关键时刻咬牙坚持的自觉。

    厅堂中李乐、杨平一方的人听得杨恪对河东白波军的兵力规模摸得如此清楚明白,也有些惊诧。

    “照此说来,河东竟然已经有六七万兵力之多?”李乐皱眉,说道:“河东不过一个郡,胡才也不是郭太,一路过处烧杀抢掠,他的兵也不可能是乌合之众,河东果真能养如此多兵?如你所言,刨除步兵员额,约莫有近一万野战骑兵,这一万骑兵的消耗可不比四万步卒差,一万骑兵需要一万到两万匹战马,胡才怎么会有这么多战马?就算他从南匈奴,从西凉大量购入,能拥有如此多的马匹吗?再说有足够的马价银吗?有足够草料吗?若是饲以粟麦,粮食也未必够吧?以河东一郡之地,养数万兵,能撑多久?就算他只需要养不到十万兵马,一万骑兵,能做到吗?”

    “不用怀疑。”杨平悠然回答道:“原本安邑就有一千多匹战马,但胡才得到了董卓的家人,从董卓的手中换了八千匹战马,这一次胡才打败南匈奴人,得到不少战马,一万骑兵,也不多,从谍报看来,草料、粟麦目前尚未有任何短缺的迹象,况且白波军一直在河东,也没有碰上什么象样的恶战,除了与南匈奴一战之外,马匹多是病老而死,战损并不多。当然,这就是白波军最大的弱点,他们经不起经年累月的恶战!他们最希望的是速战速决,拖,对他们最为不利!”

    “我就不相信。杨平,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李乐插话说道,“胡才手中真的有几万兵马,一万骑兵,为什么不占据关中?却窝在河东,按兵不动?他们怕什么?”

    杨平呵呵一笑,说道:“这很简单,河东是白波军兴起的根本之地,但胡才占领河东不到几个月,他想扩充领土,恐怕也不可能,河东周围有雒阳的南北军。并州军、西凉军,你认为胡才敢扩张?而在河东的北方塞外,又有匈奴人和鲜卑人数十万游骑的严重威胁。这一次胡才的白波军打败了南匈奴人,南匈奴人会甘心?在我看来,这白波军的一万骑兵就是白波军手中一个秤砣,放在那里不动,就能让北方匈奴人和鲜卑人不至于蠢蠢yu动,但是一旦这一万骑兵大举而出,河东必然空虚,谁能放心?一旦敌军突袭,安邑怕都难以及时救援。现在不比帝国一统之时,可以倾国之力相争,以白波军之力,冒河东空虚之险大举征伐,可就值得仔细掂量掂量了,大举出动的决心绝不是那么好下啊。”

    杨平的分析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胡才的白波军发展的太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也是他不想让李乐返回白波军的原因,如果胡才好对付,他早就利用李乐返回河东,夺取白波军了。

    控制李乐比控制白波军容易,只是现在看来,他有些想当然了,这李乐也不是很好的控制的,如果不是他在杨恪身边出谋划策,杨恪手中的三千兵马早就被李乐所夺了,现在李乐想利用胡才夺取杨恪手中的兵马,他怎么会让李乐如愿以偿呢?

    李乐眼中jing光闪烁,道:“你以为,当如何应对目前困境?”

    “我以为,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并且再派使者与白波军和谈。”

    “和谈,有这个必要吗?”李乐神se微冷,他明白杨平所谓的和谈只是不想让白波军南下弘农而已,几万白波军南下弘农,无任能不能占领弘农,对杨阀就是个打击,这恐怕不是杨阀的人愿意见到的。

    “不错,白波军现在虽然兵强马壮,但需要时间稳定河东,我想他们不会为了几千人和某些人进攻弘农的。”杨平淡淡地说道。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他知道李乐是不会和白波军和谈的,到时候在李乐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彻底投靠杨阀,交出兵权,二是离开。

    李乐冷冷的一笑,向杨恪问道:“杨恪,你也是这个意思吗?”

    杨恪笑了笑:“李帅,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李乐心中黯然,杨恪有杨阀支持,他不是强行夺权,看来杨恪手中的三千兵马拿不到了,也摆,既然如此,那就带手中的两千兵马去董卓那吧!

    ………………

    河东、安邑。

    胡才安排李蒙率骁骑营前往大阳,威逼陕县。陕县位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自古以来是战略重地,胡才派李蒙威逼陕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在弘农的董卓和李乐提心吊胆。

    特别是董卓,在河东坑了他一把,是时候给他一点厉害瞧一瞧了。更重要的是,从大阳到雒阳的距离短,有机会的话可以进入雒阳或者占领函谷关。

    等李蒙离开后,胡才就拿着韩文的谍报看了起来,这些谍报大部分是关于雒阳的,不过韩文的秘兵组建不久,得到了消息很简单,也很落后,这让胡才既失望又无可奈何。

    秘兵想有效的发挥作用必须等几年才行,但在看这些谍报的时候,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