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胡才救驾(3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我们不少的麻烦,哼!十常侍那几个蠢蛋当真以为可以指使主公呢!要控制雒阳,第一要的就是人望,不杀十常侍哪来的人望?”

    董卓皱眉道:“可是眼前的这些杂碎各个亲近豪门士族,要有人望谈何容易?”

    李儒诡笑道:“岳父难道忘了蔡邕那老儿?他可和眼前的众人是两股劲儿,若是岳父可以掌控雒阳,第一个要抬举的人就是蔡邕。以这人在我大汉士族的声望来抬高岳父的身价,那可真是事半功倍!”

    董卓听到了蔡邕的名字,立时眼中放光,豪门士族,豪门他不能拉拢,但士族却可以。拉拢士族势在不行

    李儒顿了一顿道:“董太后一支虽然被废,但还有许多支持董太后的地方势力存在,我们可以尽数的拉拢过来,比如那个幽州刺史刘虞,在朝廷中声望更大。”

    董卓皱眉道:“可是这个刘虞相当的顽固,只怕他不会接受。”

    李儒道:“主公多虑了,这个刘虞向来以忠于王室自居,只要主公控制了雒阳,把刘协扶上了帝位,用皇帝的名义命令他,还怕他不服从吗?”

    董卓连连点头,眯起眼睛,显然是憧憬起了自己手握大权的一天。

    …………

    第二天,南宫嘉德殿。

    百官齐聚嘉德殿,商议雒阳大乱之后的善后事宜。天子因为受到惊吓,待在长秋宫休息,朝议由太傅袁隗主持。

    袁隗面对高高在上的龙座,大声禀奏这几天来雒阳发生大乱的始末,宣布了死于这场大乱中的宦官,宦官的门生子弟和属于宦官一系的大臣们的罪状,对攻打皇宫和杀死骠骑将军的逆贼们做出了诛灭九族的惩罚,并大力褒奖了前将军董卓,河东太守胡才等平定雒阳叛乱救护圣驾的功劳。袁隗恳请天子重重封赏董卓和其他参予平乱的有功之臣。

    在这些有功之臣中,胡才是他们特别封赏的,胡才在河东离雒阳近在咫尺,胡才手中有几万大军,这个时候胡才如果挥军南下,对帝国会是致命一击,

    所以袁隗、卢植等人商量后,决定先稳住胡才,解决了董卓和何咸的危险再说,董卓有几万大军,何咸手下汇集了不少大将军的手下,这是雒阳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尽快解决。

    袁隗说完之后,尚书许靖拿着袁隗的奏章匆匆赶往长秋宫。自从宦官被驱出皇宫后,为了保证何太后顺利主持朝政,大臣们和太后之间的联系基本上都由尚书台的几位尚书暂为代理。在何太后懿旨没有下来之前,嘉德殿就变成了大臣们聚集清谈争论的地方。

    袁隗、杨彪、卢植、朱俊等人围在一起高谈阔论,站在中间的董卓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立,一种无法融入士人的孤立。这些大臣们无一不是当朝名士大儒,个个学识渊博谈吐不凡,自己不要说提出见解了,就是听明白这些人的话都要费一番功夫。

    这让董卓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感觉。虽然袁隗等人顾及他的面子,不想冷落了他,常常对着他侃侃而谈,还不时地问道:“大人认为呢?”董卓支支吾吾无法回答。他非常尴尬,他觉得袁隗和这些大臣们是在故意嘲弄和侮辱自己。他甚至觉得这些人的笑容里都带着对自己的极度鄙视。

    每当这个时候,董卓面孔发烧,心里恼怒不已。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是个粗鄙的武人,还是因为站在自己周围的都是当朝赫赫有名的名士?

    难道武人就粗鄙吗?皇甫规、张奂和段颎都是学识渊博之人。他们曾经也有成百上千的门生弟子,但他们依旧不能被士人所认同。这不是武人本身是否粗鄙的问题,而是在士人的心里有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他们认为武人就是粗鄙。

    董卓年少时也熟读经文,他被前司徒种嵩征辟为掾史的时候,他的文章还得到过种嵩的夸奖。董卓不认为自己是个粗鄙的武人。

    但是此时,董卓却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被蔑视。他的眼光不由看向了何咸。

    何咸和他一样,孤立无援,不过在豪门士族的眼中,何咸只是个纨绔子弟,所以是最好对付的一个人。

    现在雒阳有三方势力,一是以袁隗为代表的豪门士族,他们铲除了宦官和大将军实力,得到了并州刺史丁原等人的支持。可以说是三方势力中最强的一方。

    二是董卓的势力,董卓合并了北军和西园军五万大军,但是作为一个外来者,他比不上袁隗等豪门士族的势力根深蒂固。而且他以一万兵马控制五万大军,很容易发生大变。不过等到他的十万西凉军的达到,这是另当别论了。

    三是何咸。何咸的势力的出现,是在任何人的意料之外,何咸是谁?雒阳的一个纨绔子弟,但是在这关键时刻,他偏偏的崛起了。

    但是何咸手中的力量却不可小瞧,张辽、张扬手中的一万jing锐北军,加上汇集过来的何氏家族的私军,在雒阳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董卓担心何咸手中的力量被那些豪门士族拿去,这对他来说是一场灾难。也是他绝不愿意见到的。

    合作。这是现在他唯一的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