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荀彧(3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第二天,兖州牧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起兵响应。

    接着,典军校尉曹cao,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青州刺史焦和、广陵太守张超、豫州牧孔伷、后将军袁术、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等陆续宣告天下,举义兵讨伐董卓。

    消息传到京城,董卓大怒,随即宴请众臣于相国府。席间,董卓命御史中丞许靖高声诵读三公檄书。众臣大惊失se,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跪地请罪。

    这时,河东传来消息,征北大将军胡才加入伐董联盟。

    董卓顿时脸se大变。

    “快,立即拟旨,急召右将军朱俊回京,命令他见旨即回,不得耽搁……”

    “急书叔颖(董旻),叫他想尽一切办法把皇甫嵩留在长安,务必不能让他离开长安。”董卓说道,“槐里大营的两万北军刚刚由董越接手,这时候急需时间整顿和安抚,所以千万不要把皇甫嵩逼急了。”

    “急书董越,立即趁着过年的时候收买北军各级军官,叫他务必在一个月后完全控制这两万北军。”

    “急书牛辅和贾诩,重兵驻防黄河渡口,严密监视河东白波军的动向。如果白波军大量集结,立即攻占安邑。”

    “急书张扬,重兵驻防河阳、温县一带,以防王匡率军攻击兵临黄河。”

    “命令胡轸领兵马到洛阳东南的荥阳一带驻防,吕布到洛阳西南的阳人一带驻防,以防止各州郡兵马率先发起攻击。”

    “命令郭汜率部进城,驻防洛阳十二城门,巡檄京师。把我的三千飞熊军全部调进城内jing戒相国府。”

    十二月下,天子又下旨,罢免东郡太守桥瑁,并将其定为叛逆大罪,诛九族。接着天子又连下十几道圣旨送往各地州郡,严厉责斥后将军袁术和其他十几位州郡长官不能明辨是非,听信桥瑁构祸,竟然举兵参予叛乱。天子明言,只要诸位州郡长官能迅速罢兵,急送赋税入库,献请罪表,可免死罪。

    …………

    雒阳。

    荀彧大步走进了司空府。

    荀彧二十多岁,身高体瘦,白面短须,一张棱角分明而刚毅英俊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清雅而略带稍许孤傲。荀彧是少府属官守宫令,他要辞职不干了,特意来找叔父荀爽帮忙。

    因为袁绍等聚集大军讨伐董卓,雒阳的大量官员离开雒阳,所以此时董卓随即奏请天子下了一道诏书,洛阳京官要是再有人敢私自弃官逃离,将祸及宗族家人。此旨一下,洛阳各级官吏掾属逃亡数量大大减少。再有逃的,也就是象许靖这样家小不在洛阳的人。

    荀爽叹息道:“文若,国家危难之际,应该义不容辞为国效力,而不应该……”

    荀彧不屑地冷笑道:“叔父大人,今ri的朝廷是董卓的朝廷,而不是大汉的朝廷,我不愿意为董卓这样血腥残暴之徒效命。董卓是谁?不过是一介莽夫,这种人,如何能治理国家?他以为他的刀要比我们的笔犀利,以为帝国儒士都给他吓破了胆,这种蠢人,他懂什么?而且妄图想与贼寇白波军联合,这种人在干什么?他要遗臭万年。”

    “正因为董卓是一介武夫,是一个血腥残暴之徒,危害到了社稷的存亡,我们才更要留下来。难道只有用武力才能挽救大汉于即倒吗?”

    “武力只会加快我大汉的败亡。”荀彧摇头道,“我不愿意留下来,也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我只有逃避了。我回家之后,要带着族人向南迁移,以躲避战祸。颖川乃四战之地,必有兵灾,我必须要立即赶回去拯救宗族。”

    荀爽沉思良久,缓缓点头道:“也好,家中也确实需要你这样的人回去拿拿主意,否则会出事的。”

    “叔父大人,我要带着家小一起离开洛阳,请叔父大人多多帮忙。”

    荀爽为难地说道:“你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为什么非要这个时候离京?董卓如今对离京的官僚非常痛恨,说这些人都是叛逆,假如他一气之下派人于中途……”

    “叔父大人,来不及了。白波军这一次打败了董卓的西凉军,是不会放过这个趁火打劫的机会,一旦白波军渡过黄河,那时战火连天,恐怕谁都走不掉了。”荀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荀彧是荀家的人,是豪门士族,对白波军也和其他的豪门士族的人没有区别,在荀彧的眼中,白波军和董卓一样,是危害大汉帝国的。这一次董卓派李傕去讨伐白波军,荀彧为此对董卓有所改观,但是没想到白波军打败了西凉军。而现在白波军与袁绍等人联合讨伐董卓,荀彧也不看好袁绍等人,只想带人离开。

    “好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