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孙坚战败(3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人中,现在袁绍无许是哪一个方面都比袁术强,这是不争的事实。袁逢年老淡出朝堂之后,就把家主的位子让给了袁隗,其意思很明显,他并不看好自己的两个嫡出儿子。由谁继承家主是件头痛的事,还是让袁隗去处理吧。

    袁隗明白袁逢的心思,他把袁绍过继给早亡的大哥为嗣子,其心中实已有所属,只是碍于亲情,无法说出口而已。袁隗着力培养袁绍,在宗族朋友面前,不遗余力地夸奖他,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袁家的兴旺这一代就要看袁绍的了,其意思很明白,而袁绍也隐隐约约成了袁阀下一代家主的当然人选。

    这种事情,袁术不可能不知道,但他知道这种事就是说出来都没有意义,所以他选择隐忍,暗中积累实力。

    此次袁隗暗中谋划起兵讨董的时候,在给所有亲朋的书信中,都特意注明让他们遵从袁绍之令,以袁绍马首是瞻。言下之意就是我要是死了,袁绍就是袁阀家主。但袁隗算漏了一件事,袁术出京了。

    其实袁术是知道了袁隗的打算后才离开雒阳的,他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否则袁绍成为了袁阀的家主,他袁术岂不是要看袁绍脸se?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

    袁术出京后,袁隗随即就失去了立袁绍为家主的最好机会,他想亡羊补牢都来不及了。兄弟两人如果为这事闹起来。讨董的事势必要大受影响,所以袁隗绝口不提家主继承地事。结果到了现在,他死了,兄弟两人还是不可避免地闹了起来。

    袁隗恐怕没有想到,正是他的犹豫不决,袁阀有分裂的危险。

    袁阀家主必须要有人立即继承。现在讨董的事就是以袁阀的力量为主,袁阀家主没有了,讨董的事也就失去了背后地指挥和支持。因此此事显得非常急迫,但袁阀一系的人面对袁绍和袁术这两只雄虎,谁都无法开口。

    就像皇统之争一样,袁绍,袁术的家主之争也充满了血腥。

    选择袁绍是最好的结果,既符合袁阀上一代人的心愿,也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更对袁阀的将来有莫大的好处,但支持袁术的人很多,占据了袁阀很大一部分势力。特别是前些时候,袁术在南阳大展雄风,让很多袁阀的人看到了希望。

    那个时候,袁绍被胡才、董卓、黑山军弄的不可开交,袁术却势如破竹,让袁阀的大部分势力纷纷投靠袁术。

    而袁绍和袁绍势如水火,现在选择谁都能引起袁阀内部的分裂,而袁阀分裂的直接后果就是讨董失败,袁阀被董卓彻底铲除。

    袁阀的宗族亲戚在争吵。想到选择错误的可怕后果,没有人敢随意做出决断。一个错误的决定,很可能家破人亡。

    袁术自家知道自家的事,他在得知京中族人尽数被诛后,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出兵攻击,一方面派出亲信到各地游说以求得到更多人地支持,他对这个家主之位是势在必得。

    在袁术看来,只要占领雒阳,袁绍想反对,恐怕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他对孙坚委以重任,袁术明白,在自己的那么多手下中,只有孙坚才是最会打仗的,只要孙坚占领雒阳,就是他袁术占领雒阳。

    但是袁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孙坚败了,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沉重的打击差一点让袁术气的吐血。

    失去了率先攻占雒阳的机会,也就等于失去了继承家主之位的可能。如果袁绍坚决反对自己继承家主,袁阀有一大半势力都要转投袁绍,那时自己能不能在南阳继续待下去就很难说了。

    袁术方寸大乱。几万大军连续打了败仗,徐荣不但占据了阳翟城,还把鲁阳洗劫一空,这说明自己不但已经无力北上,而且还有可能被徐荣击败南下逃命,但荆州南部此时出现了叛乱,自己如果要南下,也存在着很多危险。

    因为孙坚在杀王睿后,董卓就任命了刘表为荆州刺史。这意味着什么,袁术自然清楚,而且刘表是刘氏宗族中比较是一个有能耐的人,他单枪匹马下荆州,得到了荆州豪门的支持,开始掌控荆州。

    袁术和刘表见过,不过两人的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矛盾重重,袁术知道,这是刘表看好袁绍的原因,刘表是袁绍的朋友,所以刘表希望袁绍成为袁阀的家主。

    现在刘表成为了荆州刺史,很可能与袁绍联合起来,这让袁术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后方不稳,他在南阳恐怕也呆不下去。

    没有战略纵深,他怎么和西凉军打,怎么和袁绍争夺家主之位?以南阳郡一郡之地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所以,袁术立即命令封锁前方兵败的消息,防止聚集在南阳议事的门阀宗族中人闻讯而走。同时召集从事中郎杨弘、主薄阎象等人商议对策。

    ps:求收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